浅谈如何准确翻译文言语句

浅谈如何准确翻译文言语句

ID:45956056

大小:7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如何准确翻译文言语句_第1页
浅谈如何准确翻译文言语句_第2页
浅谈如何准确翻译文言语句_第3页
浅谈如何准确翻译文言语句_第4页
浅谈如何准确翻译文言语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准确翻译文言语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准确翻译文言语句摘要:高考命题中,文言翻译是必考题,平常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咼考;文石文;翻译;方法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从表面看仅仅是翻译句子,实际上是对文言文进行综合考查,牵涉到文言文的很多知识,从平时的月考到高考來看,学生得分很低,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现就如何准确翻译文言语句,我谈一点口己不太成熟的看法:一、牢记文言语句翻译的原则及要求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的总体原则是“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总体要求是做到“信”“达”“

2、雅”。“信”就是忠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不随意增减内容;“达”就是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文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每个考牛必须牢记,并在实践中运用。二、探究高考文言翻译命题的特点俗话说:“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要在高考文言翻译题中获得高分,必须随时留心高考题,探究其命题特点,总结规律,这样才能有章可循。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文言文翻译命题,有如下特点:1.选具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言语句来让考生翻译,并以此作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女m“金人虽不吾索,吾当

3、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2015全国卷I新课标)该句中有倒装句“不吾索”,有名词作状语“面”,有固定词组“庶或”。2•带有一定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修辞手法的文言句子让考生翻译“不能肃?[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该句中有“凶逆”“王室”“泉壤”等文化常识。3.密切联系上下文语境的文言句式来让考生翻译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安徽2015年高考语文)该句屮根据上下语境缺主语,也只有结合上下语境才能翻译“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等词句。

4、从这三个特点来看,牵涉到文言文中积累性知识,如通假字、重要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重要虚词、固定结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强化文言文基本知识的积累。三、总结文言文翻译的技巧1・借助法在高考中翻译要得高分,首先对给定的句子要结合上下语境认真阅读,抓住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要善于借助,巧解疑难。(1)借助成语或词语來推断女2斩木为兵一一兵不血刃“兵”的意思是兵器。(2)借助上下语境来推断如:旬:十旬休假一一五旬而举之。“旬”的意思是十天。(3)借助课文知识來推断女口:举: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5、。“举”的意思是攻克。(4)借助字形来推断箪食壶浆;箪:名词用动词,用筐子装。(5)借助语法结构来推断女II,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1.译准实词实词是句子的主要构成元素,译文质量主要取决于实词翻译是否准确到位,实词翻译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添加语素法即在原单音词的基础上添加语素,构成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操军不利,引次江北。(曹为曹操,军为军队,江为长江。)译为:曹操的军队失利,(曹操)率军退到长江以北驻扎。(2)置换词语法此法在实词翻译中运用最广。有些实词无法添加语素时使用此法。即用现代汉语中的某个词语替换

6、需翻译的词。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若”换成“如果”,“众”换成“军队”)译文:如果能用江东的军队同中原对抗。(3)古今变义法即该词语在现代汉语中意思已经发牛了变化,翻译时避开今义直取古义。女口: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今义为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古义指求学的人。)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4)保留原词法古文中仍有许多古今同形同义的词,这样的词就可保留原貌。直接写到译文中,特别是官名、人名、地名、物名等。女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蟠”“十七”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译文:李家的孩子叫李蟠,

7、年仅十七岁,喜欢古文。(5)语境推断法一词多义是阅读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确定词义只能依靠前后语境进行推断。女ri:“若事Z不济,此乃天也。”“济”冇渡过、成功、利用、接济等义项,这里应该选取成功的意思。“天”有“天气、自然界、自然生成地、万物主宰的、天意”等义项,在本句话中应译为“天意”。译文:如果事情不成功,这是天意啊。3•译出虚词虚词的翻译通常有下述几种情况。(1)必须译出的虚词①有实词义项的须译出实义,如“之”“其”等。吾欲之南海:到达。②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可以进行替换的,如“之”“而”等,即便是语

8、气词也可用相对的词替换。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译为“在”,“之”译为“的”。(2)不必译出的虚词①起语法作用的如“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乂如“之”有作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标志。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句中的“者”为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②表停顿作用的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屮“也”表示句屮停顿,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不译。③起补充作用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