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家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家

ID:45962760

大小:8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家_第1页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家_第2页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家_第3页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家_第4页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摘要和关键词1—、衰败颓废的家的形象2二、丑陋和猥琐的父亲形象2(-)父权的丧失2(-)父亲形象的颠覆3三、虚伪扭曲的母亲形象3(-)异化了的母亲形象3(-)黄金枷锁铐住的母亲形象4四、变态的心理磨灭了对亲情的向往4(-)丑恶的姐妹情4(-)自私自利的兄妹情5五、被利益化了的亲情5(-)利益扭曲的亲情5(-)功利的心态扼杀了亲情的美好6六、结语6参考文献7[摘要]:“家”是张爱玲小说中表现最多、剖析最深的对象,大部分的小说中都镌刻着“家”的印记,这与她早年的家庭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张爱玲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于一个封建没落的贵族家庭,到她这代家族

2、的显赫早已成为历史的废墟。作为封建遗少的父亲无所事事,终口沉浸在鸦片和妓女中,母亲则抛下她,远赴重洋留学。父母的离异、后母的介入使得温暖的家庭生活成为张爱玲童年最奢侈的梦。身处封建大家庭,她看惯了家庭成员间伪善道德面具背后的尔虞我诈、口私门利,受尽了孤独和寂寞,无爱的家庭、冷漠的亲情使她过早地形成了内向、敬感、孤傲的性格,家于她来说,家永远只是一个残酷冰冷的所在。她有意无意地间隔着她与家的距离,只是站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默默地关注着“家”的一切。由于现实的“家”严重地伤害了她幼小的心灵,即便在以后的漫长人生中,她依III无法释怀。从张爱玲的成长历

3、程来看,由于性格使然,她始终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拒绝与社会有更深入的接触,因此,家庭生活成为她创作的主耍源泉,“家”成为她诉说生活、书写个体生命感受的最有力载体。[关键词]:张爱玲家父亲婚姻女性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家封建III家庭孤独痛苦的生活经历影响和对封建家族制度卜•人性扭曲的深刻洞察以及冷酷决绝的笔锋,形成了具有苍凉意味的张氏家庭小说。张爱玲通过对父权的沉沦,亲情的迷失,了辈的备受摧残等的审视,消解了传统观念中的“家”,传达出强烈的悲剧意识。—、衰败颓废的家张爱玲记忆中的那个家阴森、沉闷,了无生趣,永远飘散着鸦片的烟雾,“整个有点模糊

4、,有太阳的地方使人瞌睡,阴暗的地方有古墓的清凉。房屋的青黑的心子里是清醒的,有它自己的一个怪异世界。”“我生在里面的这座房屋忽然变成生疏的T,像刀光底下的,黑影中现出青口的粉墙,片面的,癫狂的。”“父亲的房间里永远是下午,在那里坐久了便觉得沉下去,沉下去。”张爱玲笔下的家,打破了我们心目中固有的传统价值理念,不再是温馨和谐的避风港,氤氤的鸦片浓香,死气沉沉的氛围,颓败感伤的气息、垂死挣扎的无奈……这些记忆中“家”的特征不口觉地被织进委婉曲折的故事情节中,成为小说人物演绎人生的深沉压抑的底色。作家总是带着一种荒凉的心境去描摹与构建笔下人物所在的家。

5、它们共有的特征是:灰暗、腐朽、阴冷,甚至还略带神秘。例如“灰色的老式洋房”(《留情》),“鬼气森森”的“古代皐陵”(《沉香屑•第一炉香》),“阴森森宽敞的餐室”(《金锁记》),“没两三年的功夫,枯的枯,死的死,砍掉的砍掉,太阳光晒着,满眼的荒凉”(《茉莉香片》),即使家中的陈设再奢华、精致,都难以掩饰衰败颓废的气息。二、丑陋和猥琐的父亲形象传奇的身世,多舛的命运,独特的体悟给予了张爱玲与众不同的视角來审视和解剖封建传统家族制度下的旧式家庭,揭开家庭内部掩盖在伪善道德背后的人性私欲和家族制度对个人欲望压制下的人性扭曲。家已然成了封建文化和男权社会没

6、落和沉沦的象征。父亲不像父亲,丈夫不像丈夫,男性的缺失和颓废连带着“家”一同往下坠,坠入“没有光的所在”。父辈们的萎靡颓丧,子辈们的压抑和备受摧残,谁也得不到救赎的希望,口之将丧,暮气沉沉,看不到“家”的一点光亮。(-)父权的丧失在传统“家”文化屮,父亲是权力的彖征,是家庭的主宰,拥冇着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主宰着他人命运。但在张爱玲所构建的封建大家庭屮,父亲永远处丁•被批判的位置,要么完全缺席,例如《金锁记》屮的姜老太爷,《留情》屮的养老太爷等;要么简笔勾勒,寥寥几笔,一带而过,例如《半生缘》中曼桢的父亲、《心经》中绫卿的父亲等;即便出场了,也是

7、一个“去势”的存在,例如《创世纪》中的匡霆谷、《多少恨》中的虞老先生、《花凋》中的郑先生、《琉璃瓦》中的姚先生等,颓废、堕落、口私、丑恶……张爱玲对父权的颠覆,对父亲的贬抑书写鲜明地凸显出她对父亲深入骨髓的恨意。她毫不留情地扯去了封建传统文化和男权思想加诸于父亲身上伪善的外衣,将其阴暗、丑陋、猥琐的一面一览无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二)父亲形象的颠覆《花凋》中的郑先生是个遗少,“虽然也知道醇酒妇人和鸦片,心还是孩子的心。他是酒精缸里泡着的孩戶”,“有钱的时候在外面生孩子,没钱的时候在家里生孩子”,女儿生病,对他来说是个负累,“我花钱可得花个高兴,苦

8、着脸子花在医药上,够多冤!”“不算对不起她了,肥鸡大鸭子吃腻了,一天两只苹果——现在是什么时世,做老子的一个姨太太都养活不起,她吃苹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