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治疗胸痹心痛41例疗效观察

穴位贴敷治疗胸痹心痛41例疗效观察

ID:45982341

大小:6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9

穴位贴敷治疗胸痹心痛41例疗效观察_第1页
穴位贴敷治疗胸痹心痛41例疗效观察_第2页
穴位贴敷治疗胸痹心痛41例疗效观察_第3页
穴位贴敷治疗胸痹心痛41例疗效观察_第4页
穴位贴敷治疗胸痹心痛41例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穴位贴敷治疗胸痹心痛41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穴位贴敷治疗胸痹心痛41例疗效观察(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合肥230061))[摘要]采用药物穴位敷贴治疗胸痹心痛41例,同时与单纯针刺对照组30例相比较,观察1个月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7%和93.3%(P>0.05),随访1年复发率分别为5.3%和14.3%(P0.05);therecurrenceratewas5.3%and14.3%inthetwogroupsafteroneyearrespectively,with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1.2诊断标准⑴好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

2、,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2严胸闷胸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缓解。严重者可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象,可发生猝死。(3广'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

3、=

4、(4广”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及心脏B超等以明确诊断。1.3证候分类⑴和心血瘀阻心胸阵痛,如刺如绞,固定不移,入夜为甚,伴有胸闷心悸,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脉沉涩或结代。(2广寒凝心脉心胸痛如缩窄,遇寒而作,形寒肢冷,胸闷心悸

5、,甚则喘息不得卧。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或弦紧。(3)*”痰浊内阻:心胸窒闷或如物压,气短喘促,多形体肥胖,肢体沉重,皖痞,痰多口粘。舌苔浊腻,脉滑。⑷勿心气虚弱:心胸隐痛仮复发作,胸闷气短,动则喘息,心悸易汗,倦怠懒言,面色□白。舌淡暗或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或结代。(5广心肾阴虚:心胸隐痛,久发不愈,心悸盗汗,心烦少寐,腰酸膝软,耳鸣头晕,气短乏力。舌红苔少,脉细数。(6广心肾阳虚:胸闷气短,遇寒则痛,心痛彻背,形寒肢冷,动则气喘,心悸汗出,不能平卧,腰酸乏力,面浮足肿。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或脉微欲绝。2治疗方法2.1穴敷组⑴杯选穴:主穴膻中

6、、心俞、厥阴俞、巨阙、阴敬那门、神阙。辨证加减:心血瘀阻加膈俞、通里;寒凝心脉加关元、内关;痰浊内阻加中皖、丰隆;心气虚弱加气海、足三里;心肾阴虚加肾俞、三阴交;心肾阳虚型加关元、命门、大赫。(2)和敷贴药物:瓜萎、薙白、白芷、赤芍、川莒、陈皮、青木香、檀香各2份,桃仁、红花、乳香、没药、附子、朱砂、冰片各1份。(3)*噪作方法上药除冰片外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次取适量加入冰片,用生姜汁调成稠糊状,每取蚕豆大药糊,用麝香大王膏敷贴穴上。每次敷贴4~6小时,每日1次,至疼痛缓解改为每周1〜2次,连续贴敷1个月为一疗程。2.2针刺对照组⑴*”选穴:

7、同穴敷组。(2)*”操作方法:毫针刺,得气后持续捻转至疼痛缓解,再留针30分钟,每隔40分钟行针1次,除心肾阴虚型,其余各型均可加灸。每日1次,连续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3治疗效果3.1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心电图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消失,心电图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有改善;好转: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间歇期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无效:主要症状及心电图无改变。3.2治疗结果两组经治疗1~2个疗程,结果见表1、表2。由表1可见,两组共71例患者,经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2.7%、93.3%,经统计学处理,P>0.05

8、。表2经统计学处理P<0.05,说明敷贴组比对照组疗效稳定,且复发率低。4典型病例罗x,男,56岁汗部。就诊时间1997年12月8日。病史:2年前感冒后出现胸部闷痛、不适,心电图示T波普通低平,测血压145/95mmHgo—直未正规治疗。近半年来时感头晕心悸,胸闷失眠,稍事劳累即感心前区刺痛,入夜尤甚,需服丹参滴丸和麝香救心丸方能缓解。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细。心电图示T波普遍低平或倒置,S-T段下移。测血压150/95mmHg,辨证为胸痹心痛(心血瘀阻型)。给予敷贴治疗,第1次敷贴后即感心前区舒适,4次后睡眠好转,无胸闷心悸发作。敷贴6次后改为

9、每周2次,连敷1个月。复查心电图,T波及S-T段恢复正常,随访1年,临床及心电图均疗效巩固。5体会胸痹心痛为心血管系统病变中较多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本病运用中药及针灸治疗疗效甚佳,但在临床上中药内服疗程长,且良药苦口,价格较昂贵,患者往往难以坚持。而针灸治疗,酸胀麻痛,部分患者恐惧紧张,亦难以接受。笔者认真研读了清代吴师机的《理漁骈文》,近年来采用药物穴位敷贴的方法治疗本病,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穴位敷贴这一中医外治疗法,历代医家对其均有研究,精方妙药,层出不穷,临床治病,屡见奇效。由于穴位敷贴疗法是两种疗法的有机结合,既有经络胸穴的刺激作用,又

10、通过特定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以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故可发挥药物、胸穴的双重治疗作用而使疗效倍增。尤其对年老、小儿及同时患有胃肠、疾病,不宜采用内服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