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某市产业扶贫情况汇报

2019某市产业扶贫情况汇报

ID:45992725

大小:30.7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0

2019某市产业扶贫情况汇报_第1页
2019某市产业扶贫情况汇报_第2页
2019某市产业扶贫情况汇报_第3页
2019某市产业扶贫情况汇报_第4页
2019某市产业扶贫情况汇报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某市产业扶贫情况汇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某市产业扶贫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处,总面积3011平方公里,辖8镇5乡2个管委会366个行政村,总人口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万人。全市共有省级贫困村42个,深度贫困村23个。XX年底未脱贫人口3660户10330人,贫困发生率1.99%。  二、建立健全机制,提供有力保障  产业是强市之本、致富之源、脱贫之基。近年来,我们狠抓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全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打造苹果和食用菌两大产业集群,积极构建农产品加工和电商物流两大功能园区。先后出台了《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扶贫项目评审论证管理办法》《带贫企业及新型经营主体认定标准》等文件,

2、实现了产业加快发展、贫困人口加快脱贫的良好态势。  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定期听取脱贫攻坚工作汇报,研究机制体制问题,有效指导工作开展;对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充实,成立脱贫攻坚工作指挥部,主要领导分别担任政委和指挥长,下设专门的产业发展小组,相关领导担任组长,重抓重推,以上率下作用得到体现。XX年以来,我市先后召开了30余次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60余次不同层次推进会、协调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压实工作责任。  资金保障。XX年以来,各级财政投入我市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共计5313.63.13万元,实施产业项目98个,其中,老果园改造项目10个,苹果栽种植项目5

3、个,食用菌项目21个,花椒种植项目14个,蔬菜种植项目3个,中药材种植项目2个,养殖项目15个,水果种植项目9个,设施农业项目18个,小额贷款贴息项目1个,覆盖贫困户4233户15730人。当年脱贫贫困户都达到2个以上产业项目覆盖,为贫困户稳定脱贫提供保障。  科技保障。不断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根据各农业部门优势,结合贫困村、贫困户农业产业发展实际,采取技术培训、送科技上门等方式,大力普及现代种养技术,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帮扶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结合农时季节,不断深化“送科技下乡”活动,不定期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到贫困村授课。通过不同形式,加大对贫困户在

4、信息提供、政策宣传、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支持,让贫困户至少掌握1-2门农业技术。  三、扶持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  积极发展优势产业。苹果,实施百年果业振兴工程,全市面积稳定在70万亩,参与果农13.5万户50万人左右。通过各项扶贫政策扶持,贫困户大力发展双矮苹果和老果园改造项目,贫困户发展苹果面积达到4530亩,覆盖贫困群众1100余户4000余人,户均增收2400余元。烟叶,全市面积5万亩,覆盖6个乡镇76个行政村4500余户烟农。XX年对种烟贫困户扶持资金13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396户1624人、种烟3424亩,人均收入4000余元。食用菌,全市规模1.2亿袋,参

5、与群众5万人。通过服务带动、托管分红、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1720户5384人,发展食用菌215.62万袋,户均增收XX元左右。特色小杂水果,在川口乡、函谷关镇、焦村镇、西阎乡等乡镇,积极发展葡萄、软籽石榴、樱桃等特色水果,贫困群众共计发展2600余亩,覆盖576户2104人,户均增收XX余元。总之,通过落实产业项目补贴政策,激发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花椒、葡萄、蔬菜、樱桃等种植规模也不断扩大。  推进产业扶贫基地建设。积极实施产业扶贫“百千万”工程,围绕果、烟、菌、牧、菜、药等特色农打造一批产业扶贫基地、产业增收大棚,引导、督促已建成的扶贫产业

6、基地和产业增收大棚规范管理,完善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已建成培训就业基地5个、产业就业基地44个、产业增收大棚125个,带动贫困人员就近就业,人均月增收1200余元。  实施光伏扶贫工程。一是村级光伏电站项目。第一批光伏扶贫村级电站项目总投资约4000万元,覆盖8个乡镇20个村,今年6月前可并网发电,可带动1124户贫困户脱贫增收,户均增收3000元。二是户用分布式光伏扶贫。目前已备案201户,,每户月发电量500多度,每户每年预计增收近4000元;其余户用分布式电站将于今年6月前建成并网。  创新电商扶贫。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载体,发展电商企业达59家,

7、建立“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网点外83个,引进单品电子商务平台总部基地10个、香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00余家。解决农民的“买难”和“卖难”问题,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交易额1.4亿余元,带动800余名贫困人员增收致富。  四、探索产业扶贫模式,拓宽增收渠道  发挥本地龙头企业的支撑作用。依托我市丰富的果、菌、牧、烟、菜、药等特色产业,形成规模化的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以食用菌产业为例,XX年以来,我市昌盛菌业、鑫联菌业、鸿丰菌业等食用菌企业共为1720户贫困户提供优质菌棒215.6万袋。主要模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