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唐代诗歌中所见寒食节

试论唐代诗歌中所见寒食节

ID:45998797

大小:8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0

试论唐代诗歌中所见寒食节_第1页
试论唐代诗歌中所见寒食节_第2页
试论唐代诗歌中所见寒食节_第3页
试论唐代诗歌中所见寒食节_第4页
试论唐代诗歌中所见寒食节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唐代诗歌中所见寒食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唐代诗歌中所见寒食节【内容提要】中国古代有寒食一节,魏晋南北朝时已有关于这一天风俗、饮食及娱乐活动Z记载,唐代寒食节尤为兴盛,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许多唐代诗人的作品中都冇提及唐诗中的寒食节文化现象。【关键字】寒食节寒食唐诗寒食节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节日,因节口期间禁火冷食而得名。关于其来源,有这样一个传说:春秋时期,介子推辅佐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一次他们迷路于山中,粮绝无缘,介子推割大腿肉以啖重耳。重耳复国后,重赏其在外流广时跟随之群臣,独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遂作《龙蛇之歌》①归隐山林,文公见其诗,诏具出山受赏,不得,则烧山逼其出来,介子推抱树死于火海之中。文公后悔,为纪念

2、介子推,令人五月五F1不得举火。由是形成禁火吃冷食的习俗,称为“寒食禁火”。关于寒食节的来历,一般有二说:(一)"子推说”、“山戎说”和(二)“改火说”。②裘锡圭《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寒食与改火”一文即指出:寒食是人们虚造并附会介了推的传说于改火这一牛活习俗之上。寒食节的起源还有别的说法可参见张勃《寒食节起源新论》③。唐诗中也有涉及寒食来历的作詁,如孟云卿《寒食》④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寒食节的來历的考究不是木文要解决的问题,这里概不赘述。有关寒食节的具体时间,唐代以前也有多种说法。南朝宗慄《荆楚岁时记》载:“去冬节一百五FI,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

3、食。禁火三H,造饬大麦粥。据历合在清明前两日,亦去冬至一百六口者。”⑤《琴操》记为五刀五口,与端午在同一天,显然冇误。而《后汉书•周举传》记载周举担任并州刺史期间,太原一郡民间□俗有“龙忌之禁”,在介子推死亡的一个月内不得举火,只能冷食,山此导致疾病蔓延,危害甚大。周举为改革这一弊端,亲作祭文,到介子推庙祭奠,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Z意”。改革以前冷食Z习惯。这里的寒食节好象应当在冬季。魏武帝曹操的《明罚令》有:“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子推。”他为此下绝火令,“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百日一月俸。”陆栩的《邺中记》⑥亦云:

4、“邺俗,冬至后百五日,为介了推断火冷食三口,做干粥,今粮是也。”综上可见寒食节在魏晋南北朝时,已经定为清明前一二日。%1《吕氏春秋•介立》中记录这首诗歌:''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吕氏春秋今注今译》林品石注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1参李道和《岁时民俗与古小说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他认为寒食节的来历一般有二说:(一)“子推说”、“山戎说”和(二)“改火说”。%1参张勃《《寒食节起源新论》,《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第3期。文中运用以流证源的方法,质疑周代禁火说和古代改火说,认为寒食就是

5、介子推的故事流传开來的结果役%1《全唐诗》卷15,中华书局,1960年。%1出自《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印,1999年版。%1参黄惠贤《辑校邺中记》“寒食”条,载《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论集》第九、十期,武汉大学学报编辑部,1988年12月。唐代诗歌中也冇不少谈及寒食节的时间,如孟云卿《寒食》①中“二刀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诗屮寒食节应该是在二月。一般涉及寒食的馬诗叙述的唐代寒食与清明的时间差不过,甚至可以混为一谈。如元稹的《使东川•清明日》②常年寒食好风轻,触处相随取次行。今日清明汉江上,一身骑马县官迎。淸明F1纵马江边,想到的却是去年的寒食,很明显寒食与清明相近。张

6、说在《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③中也把寒食和清明并提“今岁随宜过寒食,明年陪宴作清明。”又有温庭筠的《寒食前冇怀》④“万物鲜华雨乍晴,春寒寂历近清明。”寒食节作诗咏清明,两节的时间应该非常接近。有的诗人则区别对待寒食与清明,如沉伶期《岭表逢寒食》⑤“岭外无寒寒食,春来不见饬。洛阳新甲子,何日是清明。”过寒食的吋候想清明何时到来,显见得寒食在清明Z前。因为大多关于寒食和清明的诗歌都是把二者联系在一起,所以后代学者冇的认为在唐代寒食与清明二节气已经合而为一了。寒食节流行的区域,从曹操的《明罚令》魏晋时期寒食节可能在今山西一带比较流行,但是到了唐代,鉴于国家的统一,政局相对稳定,经济状况也有

7、空前的好转,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狀'等局面。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繁荣的景象,全国的交通的发达,好多的节口风俗在全国流行开来,寒食就是其中Z—。如卢象《寒食》⑥一诗淼中云: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光烟榆柳灭,怨曲龙蛇新。可叹文公締,平生负此臣。从“四海同寒食”可见寒食的习俗已经在全国流行开來,这也是政府引导的结果,一方面,唐代朝廷一改从东汉以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