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區域經濟理論研究綜述

西方區域經濟理論研究綜述

ID:46004466

大小:7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0

西方區域經濟理論研究綜述_第1页
西方區域經濟理論研究綜述_第2页
西方區域經濟理論研究綜述_第3页
西方區域經濟理論研究綜述_第4页
西方區域經濟理論研究綜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區域經濟理論研究綜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西方區域經濟理論研究綜述提要區域經濟理論是研究生產資源在一定區域優化配置和組合,對區域經濟發展有積極的指導作用。本文以區域經濟理論的產生、發展為主線,圍繞該理論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代表性觀點進行歸納、總結梳理,並進行簡單評論關鍵詞:區域經濟;區位理論;新經濟地理分類號:F061.5文獻標識碼:A區域經濟理論是在區位論和發展經濟學有關理論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而來的,它形成於20世紀五十年代,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得到迅速發展,並成為一個獨立的經濟學分支學科。西方區域經濟理論的形成和演進始終沿著區位論和區域

2、經濟發展兩條線索進行,對區域經濟理論的研究日益深化一、區域經濟理論的形成(一)農業區位論。古典區位論產生於19世紀二三十年代,德國經濟學傢杜能於1826年完成瞭《孤立國同農業和國民經濟的關系》一書,奠定瞭農業區位理論的基礎。在該書中,杜能還創建瞭著名的農業圈層理論,農業土地利用類型和農業土地經營集約化程度,不僅取決於土地的天然特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其經濟狀況,特別是取決於到農產品消費地的距離,以此形成農業的區域配置。通過這個理論,杜能證明瞭決定各地區農業佈局最佳類型的是級差地租,而非自然條件(

3、二)工業區位論。勞恩哈特第一個提出瞭在資源供給和產品銷售約束下,使運輸成本最小化的廠商最優定位問題及其嘗試性的解法,系統完整地建立瞭工業區位理論,在前人基礎上建立瞭一系列概念、原理和規則,嚴謹地表述瞭工業區位理論。20世紀初,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德國經濟學傢韋伯(1909)提出瞭工業區位論。其理論的主要思想是,區位因素決定生產場所,即生產費用最低、經濟效益最大的地點。韋伯將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分為兩類:區域性因素和集聚因素。他認為,運費、勞動費用以及集聚等因素是工業區位指向的決定性因素(三)中心地

4、理論。20世紀三十年代初,德國地理學傢克裡斯塔勒(1933)根據村落和市場區位,提出中心地理論。他認為,當隻有一個服務點市場區時,最理想的服務范圍為圓形服務面。但是,當一個區域內存在多個同級中心地時,圓形服務面之間就會出現空當,處於空當地區的居民得不到最佳的服務。如果留空當,圓形之間必須相互重疊,這樣圓形市場區轉變為最穩定的六邊形空間結構市場區。如此一來,每個次一級中心地則成為六邊形的一個頂點,各級中心地組成一個有規律的遞減多級六邊形形,即為一般均衡狀態下的中心地空間分佈模式(四)市場區位理論。德

5、國經濟學傢廖什的市場區位理論把市場需求作為空間變量來研究區位理論,進而探討瞭市場區位體系和工業企業最大利潤的區位,形成瞭市場區位理論。廖什認為,每一單個企業產品銷售范圍,最初是以產地為圓心,最大銷售距離為半徑的圓形,而産品價格又是需求量的遞減函數,所以單個企業的產品總銷售額是需求曲線在銷售圓區旋轉形成的圓錐體。隨著更多工廠的介入,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銷售范圍,由此形成瞭圓外空檔,即圓外有很多潛在的消費者不能得到市場的供給,但是這種圓形市場僅僅是短期的,因為通過自由競爭,每個企業都想擴大自己的市場范圍

6、,因此圓與圓之間的空當被新的競爭者所占領,圓形市場被擠壓,最後形成瞭六邊形的市場網絡二、區域經濟發展理論(一)平衡發展理論1、在新古典經濟學的基本假定下對區域經濟增長問題研究的主要成果是索羅-斯旺增長模型。索羅和斯旺在生產要素自由流動與開放區域經濟的假設下,認為隨著區域經濟增長,各國或一國內不同區域之間的差距會縮小,區域經濟增長在地域空間上趨同,呈收斂之勢。不平衡增長是短期的,平衡增長是長期的2、美國經濟學傢威廉姆森(1956)在要素具有完全流動性的假設下,提出區域收入水平隨著經濟的增長最終可以趨

7、同的假說。這兩種理論實際上就是新古典經濟學的空間均衡論,即市場價格機制能夠使區域間的收入均等化3、惡性循環理論。納克斯認為,落後國傢存在兩種惡性循環,即供給不足循環(低生產率一低收入一低儲蓄一資本短缺一低生産率)和需求不足循環(低生產率一低收入一低購買力一投資引誘不足一低生產率)。這兩種循環互相影響,使得經濟狀況難以得到好轉,經濟增長無法實現。要解開惡性循環的死結,就必須采取平衡增長戰略4、大推進理論。羅森斯坦和羅丹認為,發展中國傢為迅速實現工業化,必須全面地、大規模地投入資本,通過基礎設施的優先

8、發展和相關經濟部門的協調發展,使落後國傢迅速實現工業化。他們還主張在經濟發展之初,不應將投資重點放在重工業部門,而應首先放到有相互聯系的輕工業部門及其他產業部門,通過貿易來獲得重工業産品(二)不平衡增長理論1、二元經濟結構理論。繆爾達爾(1957)認為,某些地區受外部因素的作用,經濟增長速度快於其他地區,經濟發展就會出現不平衡。這種不平衡發展會引起“累積性因果循環”,使發達地區發展更快,發展慢的地區更慢,從而逐漸增大地區經濟差距,形成地區性二元結構。因此,不發達地區的政府應制定相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