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大附中再别康桥优秀教案

西北师大附中再别康桥优秀教案

ID:46004774

大小:7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0

西北师大附中再别康桥优秀教案_第1页
西北师大附中再别康桥优秀教案_第2页
西北师大附中再别康桥优秀教案_第3页
西北师大附中再别康桥优秀教案_第4页
西北师大附中再别康桥优秀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北师大附中再别康桥优秀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再别康桥》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口标:了解诗歌的三美,把握作者蕴含在诗歌屮的情感。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诵读感受诗歌三美。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诗歌意象蕴含的情感。3•能力培养目标:新诗的欣赏方法。教学重点:新诗的鉴赏。分析理解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教学难点:诗的欣赏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欣赏法问答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室课堂教学设计:一SX薪澳同学们每天除了学习都干点什么?现在我们一起来开一段视频《人间四月天》,找出影片的主人公这部影片上演的是徐志摩的爱情故事,生命中总有一些岁月是浪漫的,总有一些时光是难忘的,徐志

2、摩是多情的,多情人的眼里烟柳画桥、水墨树影也自成一段风流,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诗人的《再别康桥》,走近康桥走进志摩的内心世界二、志摩情结:打开志摩“志摩情结”链接,找出志摩和康桥的关系以及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剑桥就是诗歌中的康桥。1922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新月诗派的主要人物。1928年诗人重游英国,在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歌。1931年11月19日,诗

3、人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蜚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口由,一个是美。他的作品就是这种精神的融合与体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徐志摩的内心世界。三、整体感知:1、一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2、提问: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明确:依依惜别的感情,也就是《再》中的“别”。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

4、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没有“只恐双溪胖龜舟”的重量“没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长度)3、是不是都是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打开“内容赏析”链接,结合自己的分析把握这首诗的情感线索。4提问:除了依依惜别的离别Z情,情感有没有变化?明确:第五节作者情不自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在那一瞬间,他忘了自己要离开,他很愉悦。他似乎已经忘记了要离别康桥而去了完全忘情了。诗人对康桥迷恋的感情到了高潮。5、但是诗人放歌了吗?(没有。)你怎么看出來的?(但我不能放歌。)6、我为什么不能放歌呢?明确:一一

5、但是作者突然意识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而且是悄悄的离去,他的那种无奈,依恋,使他不能放歌。不是谁阻止,而是他觉得不应该放歌,唯有叹息,唯有悄悄地走。他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只能悄悄欣赏,默默作别。因此这一节要读得稍微缓慢深沉。5、怎么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萧”一语?明确:一一“笙萧”是中国传统的用以抒发感情的乐器之一。这一句把“悄悄”比作“别离的笙箫”,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具有很好的审美效果。“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句也有类似的审美效果。6、大家再看到“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一句,究竟是谁在沉默?

6、这是什么表现手法?明确:一一康桥和康桥的夏虫都是无知无识的事物,不可能为他沉默,因此是诗人自己沉默了。这是一种侧面烘托的手法。7、第一节里面,诗人写到“作别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却说“不带走-•片云彩”,云彩明明是不能带走的为什么徐志摩还要说不带走呢?我们中国冇很多人,因为喜欢某地,或者刻上“XXX,到此一游。”或者摘一把花,采几束草带回去留做纪念。可是诗人爱康桥,却“不带走一片云彩”,表现了什么?明确:一一表现作者对康桥爱得深爱得真爱得纯爱得善。突出作者的洒脱和飘逸。从作别到不带走,一步一步产生一种离别的美。不像其他的离别诗那样依依不舍

7、,那样的沉重。感情是轻快的。8、配乐师生诵读:(从形式、语言、内容三方而体会本首诗歌都有那些地方很美?)四、赏析诗歌的“三美”:㈠音乐美。1、我们一起來看看这首诗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看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这两节有什么特点?明确: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意上相似,结构上也相似,读起来节奏也相同。这种方法叫做“回环往复”,在诗经中就叫做“复沓”。我们在《雨巷》中就接触过的。这样使得诗歌前后呼应,结构圆合,也增添了诗歌的节奏感。(板书:回环往复)2、韵律和谐。启发:①《雨巷》是压韵了的,而且是一韵到底,那么这首诗压韵了没冇?(冇)②请同学找

8、出韵脚。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③每一小的节2、4句压韵,节节换韵。诗人追求的是诗歌韵律跳动的美感。(板书:韵律和谐)3、诗歌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起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