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

[精品]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

ID:46029922

大小:5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精品]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_第1页
[精品]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_第2页
[精品]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_第3页
[精品]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_第4页
资源描述:

《[精品]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摘要】目的较长时间以来,许多人都片面地认为中药源自天然,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但近年有关中药毒副反应的问题突现,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呈大幅上升趋势,本文从以下8个方面分析产生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旨在引起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和客观评价,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原因【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4-8824(2008)-11-0071-02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除耍求高质量的治疗药物外,不少人还追求服用抗老防衰、强身益寿的保健药,顺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国内医药市场出现了中药保

2、健品热。中药的保健品、功能食品、化妆品、饮料的品种、数量猛增,面对玲琅满目的中药品市场及盈利为目的的不实广告宣传,应当让公众知道:不但耍关心中药品的治疗作用和保健作用,对其引起的毒副反应更应予以充分重视。那种认为“屮药的药性平和、服用安全、不会中毒”等错误观念及“纯中药制剂决无毒副作用”的错误广告宣传,必须彻底改变,否则会i匡人害己。有关屮药的不良反应,我国古代早有认识。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水果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明张景岳更有“无药无毒”的说法,认为“即如家常茶饭,本皆养人之正味,其或过用、误用而能毒人”O是药三分毒,那种“纯中药制剂,绝无毒副作用”“中药能治

3、病,无病能健身”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古人早告诫:“虽甘草、人参,用之不当,无异于砒”O药品不良反应报道显示,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品中双黄连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临床常见因掌握不好剂量等因素而出现不良反应。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以便合理地应用中药。下面我们来谈一下引起中约不良反应的八点主要因素。1中药的品种与质量中药品种复杂,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造成中药滥用、混用而中毒。如木通科木通无毒性,而马兜铃科关木通毒性较大,如混用,后者极易产生肾损害;乂如广防己误以粉防己使用,过量易产生肾损害。中药同西药相比,化学成分复杂,质量的因素多,中药饮片品种繁多,产地加工不同,且性味

4、功能各有所异,成药的每个品种也有不同的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牌产品,而不同的品牌产品在质量疗效方面也吋常参差不齐,甚至相差甚远。在一个疗程内尽量选用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的•药品2剂量和疗程这是产生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Z-,剂量不同,功效各异,如番泻叶小剂量可引起缓下作用,大剂量则峻下。药物的药性在一定条件下可由量变导致质变。此外,长期使用会使体内药物蓄积过多而中毒。又如牛黄解毒片是一种临床常用的中成药,长期服用,致成瘾性。有些中药用药吋间过长引起蓄积中毒,如朱砂蓄积中毒损害肝肾功能,黄花夹竹桃含有强心甘,长期使用会发纶洋地黄样蓄积中毒反应。3辨证用纱不当辨证论治是中药的精髓,若医者对患者的病因、病机

5、等不清,对中药性能不清,不能对证用药或选药谴方不合理,忽视用药禁忌而出现中药不良反应。药物特有的性能如寒热温凉,可纠正肌体病理Z偏,但运用不当,则雪上加霜。在中医看来,同一种药不能人人都吃,要辨证论治,不对症的当然有毒,这是非常正常的,如给肝阳上亢的患者服用细辛、肉桂等,等于火上浇油。4中西药联用近年來,中西药配伍在一•起制成的中成药使用,中西药联用现象已较为普遍,而中西药间不良相互作用也愈加严重。一些含有机酸的中药如山楂、乌梅、生脉散、五味子丸、保和丸等药物不宜与磺胺类西药合用,因这些药物可酸化尿液,使磺胺类药的溶解度降低,致使尿中有结晶析出,引起泌尿道损伤或出血;含钾的中药如夏枯草、口茅

6、根与安体舒通、氨苯喋唳合用吋,易产生高血钾;大黄及其制剂不宜与复方廿草合剂同服,因大黄中的穌质与廿草酸反应生成沉淀,影响疗效。据报道清开灵注射液与丁胺卡那霉素及维生素E❷6配伍产生沉淀,用后局部组织发炎引起过敏,严重时对患者心、肝、肾造成损害。5中药炮制方法及煎煮不当有些药物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会引起有害反应,如生半夏有毒,而经炮制后的法半夏则毒性大减或甚微。一般认为中药长吋间煎煮可以减少毒性但也有相反情况,如山豆根煎煮时间越长副作用越强。6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药物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有些超敏体质的人容易发生药物过敏。婴幼儿的肝功能、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等发育尚未完善,因此对药物的处理功能不如成

7、年人,容易产生不良反应。老年人肾功能下降,肾血流量减少,影响体内药物的排泄;而肝药酶活性降低,使血中药物浓度增高或消除延缓,再者老年人有多发疾病和营养欠佳倾向,用药品种较多导致不良反应率增高。对于孕期妇女,慎用中药,以防引起对胎儿的致畸或流产等不测,另外,乳母用药也要注意。7滥用、误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为了强身健体,口取补药,如长期连续服用人参作为补品而产生“人参滥用综合征”等。乂如VC银翘片和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