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论文-中风先兆的辨证论治与预防

临床医学论文-中风先兆的辨证论治与预防

ID:46063184

大小:5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临床医学论文-中风先兆的辨证论治与预防_第1页
临床医学论文-中风先兆的辨证论治与预防_第2页
临床医学论文-中风先兆的辨证论治与预防_第3页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论文-中风先兆的辨证论治与预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医学论文•中风先兆的辨证论治与预防【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病,以突然昏迷,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分岀血性和缺血性两类,中医古代文献概称为中风,而捉示患者可能或将患中风的一系列症状称为中风先兆。中风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危害性较大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依然呈上升趋势。据彳占计,美国每年有73万人发生中风,其中约16万人因此而死亡,病死率高达20%。近年来冇资料表明,我国中风病例可达600万〜700万,每年新发中风200万〜250万例,每年约150万例死丁该病,另外根据流行病学资料

2、,我国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为94.07/10万,患病率为诸病Z首。中风严重损害人脑功能,也是致病的重要原因,约冇2/3的患者在中风后留下病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麻木、情感异常、吞咽困难、痴呆等症状。而我国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活动量减少、吸烟、过度饮酒和快餐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在加重中风的H益流行和年轻化,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预计2020年发生中风的患者将增加一倍。而积极有效地治疗屮风先兆,可使大部分患者避免发生屮风,另一部分人发病年龄延后,从而提高个人生活质量,也减轻了社会、政府和家庭的负担。因此,防止中风的发生,治

3、疗中风先兆尤为重耍,在这方面,中医药有显着的疗效和优势。中风先兆是提示人可能或将患中风的一系列症状,以眩晕、麻木、舌强、耳聋耳鸣、脉弦硬或细弦如循铁丝感为主证,是屮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它严重地危害着中老年人的健康,现把中风先兆的治疗及预防介绍如下。1中风先兆的临床表现中风先兆的临床表现较多,也因个体并界和所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不同。根据先贤经验及笔者临床总结如下。1.1头部及胸部表现眩晕,耳聋耳鸣,眼花,眼睑、人中或鼻梁颤动,语言不利,舌强,项强,意识一过性丧失,健忘,睡卧流涎,或头痛头胀,头皮麻木,也有自觉头皮如虫

4、钻蚁爬之感者;以及胸闷,心悸,心烦等。1.2四肢表现手足麻木,多见大指、次指,也可见于其它指(趾)及整个肢休,四肢不定处痉挛,肌肉掣动,握物无力或困难,行走气短,步态不稳,口觉头重脚轻,忽有腿软如履棉花感,行动方向不能口控等。1.3舌彖或舌苔薄口,或舌红苔黄腻,或见舌体活动不灵活等。1.4脉象弦硬而长,或寸盛尺弱,或细弦如循铁丝感等。四大主证:眩晕,肢体麻木,舌强,耳聋耳鸣。2中风先兆的诊断年逾三十,有四个主证中的三个,兼见上述症状-个或多个,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上述症状,即可诊断为中风先兆。3中风先兆的辨证论治中风先兆的病

5、机不外血瘀、阴虚、阳虚、肝火、心火、肝风、痰湿、气逆儿端,其中以肝肾阴虚为本,以血瘀为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临床可分为气虚血瘀、肝阳上亢、痰浊阻络、肝肾阴虚四个证型。总的治则:活血化瘀,养血通络,补虚固本。3.1气虚血瘀眩晕,肢麻,气短乏力,自汗,面色萎黃或暗淡无华,步态不稳,握物无力,或有心悸,舌淡紫,苔薄白或腻,或见舌体活动不灵活,脉弦细滑,或细涩无力。治则:补气活血,通经活络。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味。3.2肝阳上亢眩晕,肢麻,头痛头胀,耳聋耳鸣,心烦失眠,眼皮、人中颤动,肌肉掣动,面红,目赤,口苦,舌

6、红苔黄,脉弦长而有力。治则: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佐以活血化瘀。方药:天麻钩藤饮或镇肝熄风汤加活血化瘀通络之品。3.3痰浊阻络眩晕,皮肤麻木不仁,或耳聋耳鸣,头痛,头重,胸闷,心悸,易怒,关节活动不利,或痰多,舌胖腻,苔浊腻或白厚而润,脉弦滑等。治则「燥湿化痰,健脾和胃佐以活血化瘀。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活血化瘀通纟各Z品o3.4肝肾阴虚眩晕,头痛,耳聋耳鸣,手指麻木,烦躁少寐,两眼昏花,视物不明,或眼睛干涩,四肢痉挛拘急震颤,兼见面部烘热,手足心热,午后颗红,口燥咽干,腰膝酸软,舌红干少津,苔少,脉细数弦。治则:滋阴降火,

7、柔肝滋肾,育阴潜阳,佐以活血化瘀。方药:杞菊地黄汤加活血化瘀通络Z品。4中风先兆的预防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屮风先兆的发病与高血压、心脏病、颈动脉狭窄、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以及吸烟和过度饮酒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所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增强人体正气,避免和消除能导致本病发病的齐种因素是预防屮风先兆的首要措施。做到平时起居有时,生活规律化;饮食上,低糖、低盐、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摄入蔬菜水果,戒除烟酒,适度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对预防木病都有积极作用。5结语中风先兆一证多属本虚标实,其发病与年龄、体质、饮食及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密切关

8、系;其病位在头,对神志、肢体有广泛的病理影响,其转归也有一定规律性,如治疗及时,用药得当,人多数患者可转危为安,预后良好,仅冇少数患者可能发展为中风,反Z,治不及时,用药不得当则极有可能发生中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