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探究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探究

ID:46071260

大小:5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探究_第1页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探究_第2页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探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探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探究1课堂设计1.1课堂提问应注意什么。《新课程教学设计》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老师读,将文本由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老师再按一定的巧妙程序将信息呈现给学生。而现在为了避免“满堂灌”的弊端,许多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然而可惜的是,这种“启发”渐渐地也就发展为教师“满堂问”,学生“满堂答”。教师依次提出一个个“粘心设计”的问题,看似学生回答得非常热闹,其实是给学生套上了思想枷锁——正是在教师的一步步提问,学生的一次

2、次回答,教师对学生答案的纠正中,学生的主体性又被埋没了,学生只关注你的问题是什么。《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不能只停留于自己的教,更重要的还是探索如何使学生会学和学会。而这其中的一个重耍标志,就是“学生会不会质疑”的问题。如果一个教师教了一篇课文之后,学生没有疑问,也根本不敢问,那就说明这一课是不完善的。1.2解读课堂互动的含义。概念界定:互动主耍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借助语言、文字、表情、动作以及其它媒介进行的交互活动、交互影响。教学本质上是以互动对话为基础的知识建构活动,“互动对话”是在师

3、生之间进行的一种交流与沟通,是学生之间交互影响、交互活动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文本为屮介的生命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是一个课程内容不断生成,课程意义不断提升的过程。课堂互动包括学生与作者的互动,让学生与作品中的形象进行心灵的交流,给学生人格以深远的影响;包括学生与文本的互动,激活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建构以学生生活为本的知识结构;包括师生间的互动,取得心灵的沟通,实现双方主体性的建构与发展;还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他们合作学习、共同探究。2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基于以上认识,我针对现在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改革教学

4、策略促进课堂教学对话,使我们的课堂能真止动起来。我作了以下尝试:2.1激活互动对话的文本资源。语文的“文本”即“话本”,是对话的资源。在语文课堂对话教学中不仅仅讲究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更讲究的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探究文本意义的生成过程,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满足个体需要去自主选择阅读的信息,以实现个性化阅读。这就要求教师能有效捕捉文本信息,激活对话资源,以促进学生与文木的交流、碰撞,进而产生共鸣。老师应该努力让自己的学生成为知识的富有者,甚至成为智者。这样一來,老师的视野就要走出课堂之外

5、了。一册书,不论容纳了多少课文,数量都是不够的。况且就学半的语文知识构成,或者就其语文素养來说,乂决不仅仅來自课堂。古人早就说过:“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这就要求我们切切实实地实践大语文教学观。教学中,我总觉得有一种需要,那就是要把课内的知识引向课外,尽一切可能对课文进行拓展,延伸。如在教学吴刚《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我让学生结合周围的造纸企业和养鸭场,每人撰写一篇调查报告,然后在课堂上找机会大家互相介绍、交流。大家兴致盎然,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2.2创设问题情景,启动“互动对

6、话”。在“互动对话”的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此阶段可以安排在讲授新课前的课余吋间或新课伊始,教师通过创设…定的学习情景,激发学仝的互动与对话欲望,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2.2.1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是与…定情感相联系的。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学牛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就能促使学牛产&强烈的求知欲。2.2.2创设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究的能力。如在《春》一课的教学屮,教师对学生提

7、出的“为什么春天这一个事物既像'娃娃'、乂像'姑娘'、还像'青年'?”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提出了以下的探究方案:这三个比喻句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生”、“美丽”、“力量”o2.3注重情感交流。2.3.1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激发、唤起学生情感的过程,是以情感为核心并贯穿始终的心理交流过程。首先,教师应以愉悦的语言与学生交流,注重及吋、合理地运用表扬、鼓励的话语,以点燃学生稚嫩心灵的希望和热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应注重用非语言行为与学生交流,如目光、表情、手势等。教

8、师在课堂上要用亲切和蔼的目光,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自己的关注和爱护。2.3.2教师还应在教学中学会“移情”。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关注其处境和感受,体会其内心世界(包括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和思考方式。即使学生发言中出现了知识性的错误,也不应该打击他的积极性,要委婉地指出错误并指导纠正错误的方法。尊重学生的感受,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其思维方式和情感世界,让教学环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