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的体会

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的体会

ID:46083608

大小:62.1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0

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的体会_第1页
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的体会_第2页
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的体会_第3页
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的体会_第4页
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的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的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的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患者实际使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资料。结果使用针刺治疗完成后,周围性面瘫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在临床对于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针刺治疗的效果较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周囤性面瘫;针刺;体会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西医认为本病多山病毒感染或寒冷刺激,引起茎乳突孔内组织水肿以致压迫面神经;或局部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神经营养缺乏,甚至引起神经变性而出现面肌瘫痪。祖国医学认为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

2、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经络。以致气血痹阻,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笔者近几年通过对面瘫患者的治疗,体会出在治疗过程中,应把握住以下四个关键。1治疗时机1.1周围性面瘫常见分期为:急性期:发病1W内;恢复期:发病1W-3个月;后遗症期:发病3个月〜6个月以上。1.2最佳治疗时机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众多中医临床报道总结来看,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时机是在急性期,故本病发病之后应立即进行治疗,不可延误,因为在急性期,经络瘀滞不甚,神经损伤刚开始,病邪尚浅,通过恰当的针刺治疗,瘀滞得通,损伤停止而恢复。若错过这一时期,病邪由浅入深,经络瘀滞加重,则病程延长或很难完

3、全恢复。2针刺方法治疗以活血通络,疏筋牵正为原则,面部诸穴均采取平补平泻法,而四肢部脸穴手法宜重,用泻法。恢复期加灸法、电针法、拔罐等。开始儿天的针刺治疗应刺激较轻,微有得气或不得气均可。因在病之初期,病邪尚浅,正气还可,故应浅刺而轻刺激,以鼓舞正气,增强祛邪能力。若深刺刺激量大,则过度的耗伐正气,不利于疾病的恢复。随着治疗天数的增加,刺激量应逐渐加大。透刺以延皮下透刺为主,部分月俞穴可采用直刺。3选穴临床多取手足阳明和手足太阳经穴为主,运用局部取穴配合远端取穴方法,并随证加减穴位。选取阳白、攒竹、瞳子?s、迎香、额?s、下关、完骨、颊车、承浆、合谷、足三里等穴。

4、透穴采用阳白透鱼腰,瞳子?s透太阳、太阳透颊车、颊车透地仓。在后遗症期口歪明显者加用环唇四针、地仓透人中、人中透地仓、地仓透承浆、承浆透地仓。在选穴上多重用阳口、瞳子?S、额?S、地仓、完骨这几个脸穴,因为完骨穴位于茎乳突孔附近,其治疗作用直接达到病变部位,利于炎症的消退。后遗症期加用健侧穴,用阳白,瞳子?S,颓?S,地仓,下关等穴,交替使用。而阳白、瞳子?S、额?S、地仓这四个喻穴乂都处于面部表情肌的重耍部位,可促使神经损伤的修复与表情肌肌力增高的双重作用。4艾灸、拔罐,调护4・1艾灸艾灸具有温经活络,行气活血的功效。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其疗效显著,也是临床

5、最为常见的方法。以阳白穴,瞳子?S穴,下关穴,颊车穴,地仓穴为主,每穴灸三壮,隔日一次,后遗症期加用健侧阳白穴,瞳了?S穴,下关穴,颊车穴。地仓穴,足三里穴,1次/4d,每穴灸三壮。已有学者魏巍[1]报道,采用热敏点灸结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良好。4.2拔罐拔罐疗法为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历史悠久,简单安全,疗效确切。可温经散寒,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而面部多用闪罐法,它与针灸疗法配合,疗效显著。曾有罗立欣等[2,3]已证明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多用闪罐法与针灸疗法配合,疗效显著。4.3调护发病Z后应注意做到头面部的保暖,因其病Z根本在于面神经的缺血、

6、水肿,不能支配表情肌所致。故可采用面部热敷、按摩、TDP照射,这样使面部的血液循环增加,神经的缺血?p水肿得到改善,而使神经功能恢复正常[4]。总之,面瘫的治疗关键在于及早针灸拔罐,分期辨证,选穴与方药并重,口J有效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典型病例:赵某,男,48岁,2000年10月8日就诊。患者以左侧面部不适2d,伴冇左眼不能闭合,流泪,口角歪向右侧而就诊。查左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Bel丄征阳性。左侧鼻唇沟变浅,不能做鼓腮,吹口哨动作。左耳后完骨穴附近有压痛,患者舌前2/3味觉减退,舌红苔白,脉浮紧。诊断:周围性面瘫。治疗:就诊当天即进行针刺治疗,取穴:完

7、骨、合谷穴直刺,以不得气或微得气为度。阳白穴透鱼腰穴,瞳子?s穴透太阳穴,额?s穴透迎香穴,地仓穴透颊车穴。沿皮下透刺,轻刺激。3d后以上各穴逐渐加大刺激量,同时TDP局部照射,起针后患侧面部用火罐闪罐,1次/3d,艾灸隔日一次,回家后热敷3次/d。连续针刺5d后改用额?s穴为直刺,加用迎香穴,下关穴直刺。刺激量需较大,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余穴得用透刺法,共针20次而痊愈。参考文献::1]魏巍,杨君军.热敏点灸结合电针治疗周闱性面瘫32例・[J].中医杂志2011,4(52):7.[2]Anne,Young,Pamela,Willson.PredictingNCLE

8、X-RN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