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初探

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初探

ID:46088145

大小:53.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初探_第1页
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初探_第2页
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初探_第3页
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初探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初探吉安县第二中学胡晔当今中学生的阅读状况如何呢?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很多学生知道读名著可以增加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文学水平,但只有少数学生在课余时间选择了读名著。问及“读”四大名著是通过书还是电视,大部分学生选择电视;许多学生认识许云峰、江姐、孙悟空、鲁智深等人物都是通过电视,且对这些人物的了解远远逊于对成龙、李连杰的了解。作家赵丽宠曾在其散文《永远不要做野蛮人》中不无忧虑地写道:“我曾经担心,现在的孩子课外阅读的范围越来越窄,能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很多人已经丧失了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和欲望……这是一个令人担忧,也多少使人感到悲哀的

2、现象。”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已经亮起了红灯。而从根本上来讲,阅读过程是一个人生命的成长过程,它的价值本该定位在生命成长的功能上。阅读可以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创造力;阅读也可以塑造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帮助人构建人生理念。著名美术家吴为山说过:“读书的宗旨是使自己进步,恰如聆听大智大哲大贤教诲。”阅读的价值就在于改变人生、发展人生、完善人生,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因此,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全新的课外阅读价值体系,从生命发展的高度来确立新的价值观念,让他们认识到,阅读活动是一个促进自身生命的成长、发展、完善和精神的丰富、滋润、提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对文本进行深刻的

3、还原,还要批判地吸收、积极地共鸣、科学地同构,进而创造文本也创造自我。新时期“先锋派”代表作家余华在青少年时期曾读过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给一个文学青年的信,其中有一句话:“你宁可去读拜伦的一行诗,也不要去读现在的一百多种文学杂志「这句话使他马上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垃圾”上,应该去读经典的作品。从那时起,余华买了大量的19世纪至20世纪被誉为经典的文学作品。他认为,作为一个作家,他是否优秀,取决于他作为一个读者是否优秀。而这个读者的优秀,就表现在他的阅读价值追求的水平上。我们只有做一名优秀的读者,才能创造优秀的人生。其次,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是解决高中生课外阅读低级价值追求

4、问题的根本途径。高中生课外阅读的价值追求,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精神境界的低迷。他们过多地关心自我,只单纯强调个人的情感体验、个人的情绪宣泄,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浓厚的人文关怀,表现出人生的功利性、生活的浮躁性和思想的自私性。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应要求学生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读者,应该以积极的发展的眼光去选择文本,以优秀的文本来发展自己,要从“小我”的牢笼中挣脱出来,去磨练出“大我”来。第三,要大力倡导“高级阅读”,即阅读的文本所反映的水平要高于阅读者的现有水平。这种有一定审美距离的文本阅读,可以弥补我们人生的缺陷,可以导引我们人生的方向,可以提升我们追求的

5、境界,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而“高级”文本,常常是指经典文本,这些经典文本所表现出的人类社会生活的生存状态、情感体验、思维方式、智慧认知、道德情怀等,同高中生活肯定是有较大距离的,而这离我们“远一点”的审美生活,却正是对我们现实生活的丰富、导引、提升和激励。这也正是生命成长所必需的营养。高级层面上的文本阅读,不仅仅具有观照自我、释放自我的价值,还更多地表现为吸收、同构、升华、再造的功能。如果说“同级阅读”是关怀“现我”、注重“小我”的话,那么,“高级阅读则是关怀“超我”、注重“大我”。两者的价值水平相去甚远。可是,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是对经典文本的冷漠,这就需要我们给学生提供

6、正确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1.从文本生成知人论世鲁迅先生说:“倘要论文,最好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状态,这才较为确凿。”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2.从美学价值上审美体悟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艺术,能够产生动人心魄、摇曳性灵的美感。学生解读文学作品,实质上是一种审美体验、审美思考、审美判断的过程。文学作品的美,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客观生活的再现美;二是主体情思的表现美;三是形式技巧的传达美。可以说,文学作品是“真、善、美”的完美结合。解读文学作品实际就是从语言艺术中求真,求善,

7、求美。3.从艺术联系上比较赏析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比较赏析,就要将不同的文学作品放在一定的参照考察,进而去发现它们相互间的联系和影响。这些联系和影响包括作品的文化背景、形象情感、审美价值、语言技巧、结构方式、风格流派等因素之间的或异或同、古今传承、中外借鉴。4•从文化形态上系统探究文学艺术在本质上属意识形态的范畴。引导学生把文学作品放在社会文化系统中作为整体进行理解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读思路。只有用有机整体观念、多向多元的思维,去动态地研究作品中各因素的联系和它们所构成的结构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