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双桂坊历史演变分析

常州双桂坊历史演变分析

ID:46100880

大小:58.5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常州双桂坊历史演变分析_第1页
常州双桂坊历史演变分析_第2页
常州双桂坊历史演变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常州双桂坊历史演变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常州双桂坊历史演变分析双桂坊历史演变分析第莹(常州大学文法学院,江苏常州213614)【摘要】双桂坊是常州官府为庆祝此处又有两兄弟同科高中进士,将原先的来贤坊更名而來。寓示“双双蜡宫折桂”Z意,自此双桂坊名声人振。但自清末开始,双桂坊成为常州的商贾云集Z地,而其屮老天泰、瑞和泰、马复兴等一人批餐饮招牌纷纷打响,并逐步成为百年老店,双桂坊发展至今以成为常州颇具特色的小吃街。其小的原因涉及社会变迁与文化影响。【关键词】双桂坊美食街演变原因据清代光绪年间《武进阳湖志》记载,北宋乾德5年(967年),居住此地的宋

2、维、宋绛两兄弟同时考中进士,常州官府建造牌坊以示庆祝,命名“來贤坊”。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居住此街的丁宗臣、丁宝臣两兄弟又同科高中进上,地方官府便将“來贤坊”更名为“双桂坊”,寓示“双双繼宫折桂”Z意,自此双桂坊名声大振。至今匕千年,如今的双桂坊以成为常州闻名遐迩的美食街。双桂坊美食街是由常州市钟楼区政府和江苏汇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久负盛名的常州双桂坊原址上精心打造而成的,于2009年5月正式开业。本文将从社会变迁和文化影响两个方面对其变化的原因做一番分析。一、社会变迁第一,科举制度的废除。中国丿

3、力史上推行的科举制度,为丿力代封建王朝选取人才、举贤任能,巩固统治起过很人作用。各级地方官府和莘莘学子把科举考试看作人事,一旦金榜题名,不仅木人木族春风得意,即使地方官员、乡里百姓也都感到荣維。[1]1901年9月清廷实行“新政”后,各地封媲人吏纷纷上奏,重提改革科举,恢复经济特科,1904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此时,科举考试已改八股为策论,但尚未废除。因科举为利禄所在,人们趋之若鸳,新式学校难以发展,因此清廷诏准袁世凯、张之洞所奏,将育人、収才合于学校一途。光绪三十一年(1905)慈禧太后下诏书

4、,宣布自光绪三•二年开始废除科举。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科举取士与学校教育实现了彻底分离。双桂坊就是为了庆祝科举考试中双双考中进士的兄弟而立的,当时的官府,百姓都非常重视科举考试。科举制度被废除后,自然人们对科举的态度也就不一样了。以前趋之若鸳的科举,不复存在,双桂坊这一牌坊在学校教育的文化中也失去了原先的意义,人们原先的崇敬感也慢慢地变淡,対双桂坊的理解也随着社会的变迁慢慢变化。第二,发生的一系列变革。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

5、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使人们开始了反幣反封建斗争。对人们的思想与屮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78年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來,发展经济。这场改革运动的H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生产屮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并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由此,更加注重发展经济,而不是局限于种地。这两次变革极大的改变了社会性质,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让人们更加注重去发展经济,而不是以前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在一系列变革推动下,如今的社会已经很浮躁。政府

6、注重的是业绩,而不是保留名胜古迹,爱护文化。更多的人追求的是金钱。双桂坊周边本己有不少的老字号美食店,再加上靠近南大街,商业价值高。于是常州钟楼区政府江苏与汇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久负盛名的常州双桂坊原址上精心打造了美食街。二、文化影响首先,簡业选址需求与商业经营背后文化的影响力双桂坊的地理位置优越,且是科举及笫的吉祥之地。从《清常州府城坊厢字号全图》中可见,双桂坊东南接西庙沟,东北接打索巷口西至南大街。与南城厢相连接的有芟蒲巷、后马园巷等,而北向往西有崇法寺、忠义祠、季子庙、真教祠、止觉寺等,述有浴堂弄、

7、回回街、池子弄、黄家弄等等。图中显示“双桂坊的石牌坊”就耸立在忠义祠东端,双桂坊巷的北向,为四柱石牌坊。清末民初,老常州饮食业较为集中的商业圈,共有五处:西门怀德桥、东门水门桥、北门青山桥、南门弋桥、城中县巷惠民桥。其中,靠近弋桥的双桂坊,由于地理位置和人气的关系,逐步取代了弋桥,成了城南饮食集屮地。【2】南人街到清真寺段近百米的街区两旁,就集中了数十家久负盛名的百年老店和传统特色店家。从西向东有:马复兴面馆、兴隆园菜馆、美味斋糕团店、清真双桂麻糕店、清真长兴楼菜馆等等。老长兴楼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常州唯

8、一的回教菜馆。店址在双桂坊中段与公园弄相交的丁字路口,坐南朝北,两层楼面,店西边的一条小弄就是“马园巷”。始建于1915年的兴隆园菜馆,在“文革”中一度改为“反修路饭店”,1978年恢复原名。菜希以江南风味为主,能办高档喜庆宴席。义隆索菜馆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80年代曾经搬迁到双桂坊弄口的南人街。索火腿、索月饼是常州人至今还十分喜爱的点心。每年的中秋节,我都要到这里买素月饼,孝敬老母亲,儿乎成了规矩。建于1937年的马复兴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