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

浅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

ID:46114791

大小:6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1

浅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_第1页
浅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_第2页
浅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_第3页
浅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_第4页
浅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摘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中的地位出发,总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基本内容的融合,并就如何在该课程中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提出了几点建议,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现途径。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价值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4-0212-02引言著名学者吴宓提出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在于“涵养心性,培植道德,通晓人生,谙悉世事,表现国民性,增长爱国心,确定政策,转移风俗,造成大同世界,促进真正文明”[1]。《思想道德修

2、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思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在“思修”课的教育教学中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有利于启发学生对树立何种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作更深入的思考,从而提高“思修”课的教育教学效果。一、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中的地位堪忧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一项关于“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你怎么看?”的调查中发现[2]:74%的人持非常支持和比较支持的态度,但是这74%的大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是因为它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重视这些节日。9%的大学生持不赞成或反对的意见。而西洋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却在

3、大学生中走俏。在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方面,有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有较多了解的仅占7.6%,阅读过《诗经》的占10.4%,能完整背出古诗词或正确回答出作者的占38%,阅读过古典四大名著的占19%,阅读过《中国通史》的占13%[3]。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具体内涵的理解程度不高、传统美德观念较淡薄、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不足。至于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中缺失的原因,李宗云[4]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分析得全面而深刻,一是百年屈辱史和建国后的左倾错误造成的文化心理伤痛;二是市场经济、西方文化、网络传媒的负面影响;三是大学生的就业、学习、生活压力增大,相当一部分学

4、生只关心跟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无暇顾及、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四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忽视。一个强大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然要有与之相配的伟大的民族文化。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任务,充分肯定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现代价值。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鲜明地把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明确提出全面提高髙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作为优秀青年代表的大学生如果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基础和底蕴,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如何传承?民族自信心

5、和自豪感从何而来?所以,大学教育中理应重视对大学生传统文化素质的培养。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确切的提法,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概括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如高波[5]将其概括为利民济世精神、刚健有为精神和“公忠”精神;李宗云[4]将其概括为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修养德性、与人协调,集体本位、天下为公。孙新新[6]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是“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合一”。接着,他又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凝练出具有传统特色的中华民族精神。一是理性精神,二是求

6、实精神,三是发展的观点、自强不息和好学不倦的精神,四是注重道德、宗法的精神。这些精神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积累,被中华儿女一代代继承和弘扬,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尤其是“思修”课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将这些精神继续发扬光大。三、“思修”课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融合“思修”课的主要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律意识与法律精神教育,这些内容可以很好地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在“思修”课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文化充分发挥影响人、塑造人的巨大作用,可以有

7、效提高“思修”课的实效性。(一)爱国主义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作为一个历史范畴,爱国主义思想在中华民族的不同时代和历史时期,其内涵虽有所不同,但最根本的一条一一,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一一始终没有变。《礼记•礼运篇》中的所描述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的理想,正表现出儒家思想家们关心国家民族的志向;宋代范仲淹几经沉浮、数遭贬谪,仍然秉承“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爱国情怀。直至近代,面对亘古未见的民族奇耻大辱,一代代仁人志士在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鼓舞下为民族独立与富强进行着坚持不懈的奋斗。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爱国主义资源,并赋予

8、其新的时代内涵,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