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习评价多元化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评价多元化

ID:46130657

大小:6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评价多元化_第1页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评价多元化_第2页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评价多元化_第3页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评价多元化_第4页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评价多元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评价多元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数学学习评价多元化摘要:在素质教育深入进行的今天,评价方式的变革成为教育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希望评价从“甄别”走向“发展”,使数学学习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和手段。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评价内容应多维化,评价形式要多样化,使评价真IE成为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让多元评价伴随学生快乐成长。关键词:小学数学;评价;多元化过去,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过分强调了“甄别和选拔”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等级和名次的划分,使学习评价成为了“筛子”。由于评价过程和教学过程相脱离,因而考察的是学生“知晓”什么,而不是学生“能做”什么,考察的许多内容是被肢解的知识片断,难

2、于评价创造力和综合实践等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让学生过早、过于频繁地经历数学学习的筛选及成绩的区分,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因此课程教学改革与传统测验方式的矛盾一直存在,评价方式的变革成为教育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希望评价从“甄别”走向“发展”,使数学学习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和手段。因此,《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笔者结合自己数学教学工作实际,对多元评价休系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一、评价内容多维化(-)关于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评价1•纸笔测验不

3、可否认,纸笔测验仍然是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如何科学地设计试题和测验形式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测验时,以数学课程标准为评价基准,关注的重心在于评价对象达到耳标的程度,而不是评价对象在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这样的纸笔测验会更加科学、合理。(1)出题形式上,体现差异化人与人之间的斧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评价时应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学习上的差异,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题冃,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捉出有差异的要求,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2012年香洲区基于标准的斧异化期末考试试题中,最后一个人题“解决问题”,要求学生从10个题冃中选择口己喜欢的5道题冃

4、。设计者试图休现不同层次的要求,也为学生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小学考试应该扬长避短,让多数学生不至于一筹莫展,也能使优秀生感觉还有提升的空间,让考试成为学生的一次展示,一次创造,一次满足,成为学生一次精神的体验与愉悦,成为点燃孩子心灵的火种。(2)题目内容上,恰当设计对于基础知识的测验,不侧重于考察学生对具体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情况,而是重视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真匸理解和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的运用。对丁技能的测验,不侧重于考察学生对某个单一技能的熟练程度,而是重视考察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技能的选择和运用。题目1:找出既是2和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最小的一个三位数,你是怎么想的?这个题□没有直

5、接考察学生对“2、3、5的倍数的特征”的记忆和掌握情况,但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耍用到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根据题意,这个三位数的个位必须是0。各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得出这个三位数的十位和百位的和最小是3,1+2+0二3,根据题意,1应该放在百位上。在解决这个题目的时候,要尝试筛选先使用题口中的哪一个信息,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综合的数学思维能力。题目2:你的朋友不明白35-7是什么意思,你来帮帮他。你可以使用图片或图形。这个题目没有直接问学生除法的意义是什么,而是通过一个

6、具体的问题的解释,考察学生对除法意义的认识。2.课堂观察加德纳指出:“不能将智能看成像胃那样的生理器官,也不能看成像情绪、爱好那样的心理属性。至多只能说,智能是取决于个体所存在的文化背景中已被认识或尚未被认识的潜能或倾向。”显然,这种交互作用的智能观所强调的是:要真正理解智能,不能脱离学习者所在的文化,只有在实践或社会活动中休现出来的能力才是智能。针对传统的智能评价只重视纸笔方式的测验和IQ的高低,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再现而忽视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核,无法真实反映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等问题,加德纳在《开启多元新世纪》一书中指ill:"除非把评价置于现实生

7、活和社会环境中,否则,我们怀疑它能否恰当地代表人类的智能表现。”而智能的情境性特点则要求评价以情境为参照,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正确把握被评者的某些特定行为,并把这些行为置于整个教育甚至社会环境背景中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通过评价来捕捉教学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变动因素,及时改进与完善教育教学活动。课堂观察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方面进行细致观察和了解。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作出积极反馈。为了便于操作,我主耍从以下七个方面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