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实施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实施

ID:46140288

大小:6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实施_第1页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实施_第2页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实施_第3页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实施_第4页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实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实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实加太原市杏花岭区享堂小学高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岀,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通过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这一性质,我们不难发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学生的社会生活,它是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要使品德与社会课程完成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社会性的发展的任务,课程是否关注儿童的社会生活是关键。具体来说,也就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教学内容的实施过程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确定,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与确定等,都必须关注

2、学生的生活,都必须来源于学生的生活,都必须经受得起学主主活的检验。如果教学的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教学方法超出了学生所能承受的范围,教学评价方式不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那么看似再好的教学内容,再先进的教学方式,都不会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教学的效果都不会好,教学的目标都无法达成。可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朿缚与制约,习惯性势力的影响,现在的一些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还停留在过去照本宣科,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及道德说教的低级水平±o这样的教学,不论从教学内容上还是教学内容的实施层面,往往都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在这样的教学中,儿童所经历的书本知识无法与周遭的生活

3、自然地联系起來,无法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來,所以很难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无法使学生与所学知识产生情感的共鸣,也因此,品德与社会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良好品德的种子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牛根和发芽。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社会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在教学方式的确定上,在评价方式的运用上,必须回归儿童的生活,让儿童在开放化、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丁•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

4、的现实&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岀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止因为如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使教学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应注意以下几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看作--种教学资源,注意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结合,适当并且适时增加或删节教学内容,改变过去“教”教材的传统,把教材当做促进学

5、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物质基础。有一次,笔者听某位老师讲六年级《品徳与社会》中的某一课。上课前笔者听到他对学生说这节课用不着书,所以不必拿书。听到老师的这番话,笔者诧异极了,心想为什么不用书呢?后来听了老师的这节课,笔者才明白他为什么不用书,因为他讲的内容大多数在教科书中找不到,他讲的内容大都是教师自己确定的。但是如果你再仔细研究教材,你会发现,那位老师虽然没有讲教科书上的内容,但却达到了教科书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后来,笔者和这位老师交流,问他为什么放弃教材上的大部分内容,而自己确定教学内容,他告诉笔者,教科书上的有些内容是远离他们那个地方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如果强行用教材上的内容的

6、话,学生不易理解,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他才决定放弃教材上的大部分内容,而选择自己所确定的与当地学生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内容。他还告诉笔者,这就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由此不难看出,要使品德与社会课程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课程,教师必须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把教材屮的内容与学生的牛:活实际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二)将品德与社会课和平时的德育工作如班队会、晨午检结合起来,增加符合学生特点、易于学生所接受、来自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德育不仅仅在课堂上,它还蕴藏在学生丰富多彩,真实的生活屮。同样,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也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堂四十分钟的小框框内,应当

7、把所有的德育的机会都当成是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的阵地。教师应该及时抓住每一次机会,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比如在教学完《集体力量大》这一课后,学生在某次活动中由于大家步调不一致而导致了失败的后果。在总结、分析失败原因的过程中,我先请大家回忆《集体力量大》中所学的故事及道理,然后结合本次活动中各自的表现进行讨论,结果学生们很快找到了失败的原因,团结合作的意识很快深入人心,《集体力量大》这一课的教学效果才真正得以体现。(三)选取最新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