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浅谈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ID:46145148

大小:5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_第1页
浅谈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_第2页
浅谈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作为新时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素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因此,培养学生从小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养成做好每一件事都需要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积极配合,懂得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搭建团队精神平台一一合理构建学习小组现代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也是多层次信息传递的过程,别具特色的学习小组活动已成为整个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的基础和前提,

2、也是实现学习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一个学习小组应该是一个班级或集体的缩影。学习小组的组建耍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智力状况、学习成绩等各个方面。小组人数一般以3-4人为宜,做到每组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比例相当。如以4人小组为例,应该有1名优等生,2名中等生,1名学困生。在实施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二、赋予团队精神使命一一明确小组个人责任建立学习小组只是为学生的合作提供了可能,要使学生真正合作,必须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个人

3、责任,特别应解决组内学困生的个人责任和陪客现象,使小组成员都全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首先,教师要把每组的学生统一的编号:优等生可编为1号,中等生2、3号,学困生为4号,这样便于统一组织和管理。其次,明确每个小组成员在合作屮的职责,以真正落实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如:1号同学可担任表述员,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表述和回报;2号同学可担任裁判员(或组织员),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决;3号同学可担任记录员,主要负责整理小组成员发言的记录;4号同学可担任检查员,主要负责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同学担任的角色不是固左不变的,

4、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耍定期轮换,使每个同学都能担任不同的角色,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合作。三、创建团队精神载体一一精心把握合作实际1.在学生独立尝试后设计合作。面对学生对某一问题独立思考与研究后的发现与怵I惑,设置合作,有利于学生互相交流、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共同提高。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我们是这样设计的:我们学过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联系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性质;学生独立举例推导;小组合作探究首先要组内成员分别汇报各自的研究情况,并做好简要记录,组内成员间相互质疑问难,找出存

5、在的共性问题,共同解决,最后统•意见,整理最佳方案向全班汇报。2.在学习的重难点引导合作。在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处设置合作,有利于学生集体智慧的发挥,有利于每个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学习,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我们是这样设计的: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想知圆面积计算的热情;合作探究圆面积公式推导;组内交流;小组代表展示汇报,互相质疑问难,并不断修改补充完善;师生总结概括。合作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增长见识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养成团结奋进,共同进步。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从

6、小培养,讲究方式和方法,发挥民主,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在小组探讨合作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想法告诉小组成员,并学会倾听其他人发言,从中学习别人优点,做到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対平时冇怵I难的学生要提供发言机会,增强自信心。要大胆放手,及时引导,尽量做到让学生敢说、会说、乐说,对问题的争议,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在小组讨论基础上,要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帮助学生学会把多种意见综合整理,给出正确结论。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学习手段,它能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等重要方式。我们要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得小组合作学

7、习形式更完善、更合理、更冇效。(作者单位:江西省广丰县五都中心小学一一编者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