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课程的历史变迁

我国小学课程的历史变迁

ID:46169547

大小:292.0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11-21

我国小学课程的历史变迁_第1页
我国小学课程的历史变迁_第2页
我国小学课程的历史变迁_第3页
我国小学课程的历史变迁_第4页
我国小学课程的历史变迁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小学课程的历史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小学德育课程的历史变迁在课程的价值导向上,逐渐摆脱泛政治化,从关注个体政治品质到引导儿童过有道德的生活;在课程类型上,回归生活,从知识化的学科课程到关注情感体验的综合活动课;在课程素材选取上,审视英雄化的教育题材,从“高大全”的英雄事迹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事件;在教科书呈现的语言上,摒弃成人化的表述方式,尊重儿童的话语方式。一、价值导向:从个体政治化到引导儿童过有道德的生活小学德育课程的名称经历了从《政治课》到《思想品德》再到《品德与生活(社会)》的变化,从课程名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道德教育开始从

2、泛政治化中走出,课程本身的政治色彩逐渐淡化。1、政治课阶段(1978年—1981年)课程的具体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观点的教育,小学四五年级主要进行初步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必要的政治常识教育。”197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小学政治课教科书单元标题四年级/第一单元: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第二单元: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第三单元: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列宁/第四单元: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人民求解放/五年级/第五单元: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一)/第六单元: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二)/

3、第七单元:学点正确的思想方法/第八单元:建设伟大的祖国,树立崇高的理想。2、思想品德课阶段(1981年—2002年)通过以“五爱”和“五讲四美”为中心的社会公德教育与社会常识教育,从小培育学生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有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品德与生活(社会)课阶段(2002年—)回归本真,积极倡导基于生活的儿童品德发展,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儿童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生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

4、儿童为目标。小学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新课程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优良生活品质、良好行为习惯、准确道德判断能力以及对社会生活真切的了解等,为学生积极的参与社会生活做准备,奠定公民的基本品质。上述分析我们得出什么结论德育课程逐渐从浓厚的政治情结中走出,开始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积极引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为美好的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道德品质。德育课程在价值观念上经历了政治化到生活化的转向,道德教育的价值在于引导个体过有道德的

5、生活,而非仅仅作为个体政治化的一种手段。二、课程类型:从知识化的学科课程到关注情感体验的综合活动课(一)知识道德阶段德育课程呈现为一种知识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道德教育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教义问答的教学,或者成为‘关于道德’的课。”在道德教育的内容上,强调道德知识的学习与道德规范的习得;在道德教育方式上,说服式的灌输成为主要的教育手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道德教育评价上,更多的是知识层面上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难见其踪迹。“在这样的基础上。试题分析1、不同的人对待挫折和失败的态度不同,有的

6、人把它当作();有的人却面对挫折和失败,灰心丧气,失去了()。那些最后取得了胜利的人,就是每次跌倒都爬起来继续往前走的人。2、要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要把生活中的失败变成财富,需要我们有坚强的(),坚强的意志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不断地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练起。三、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1、小红在班里个子最矮小,她常因此闷闷不乐。2、丹丹学滑旱冰,跌倒一次后再也不敢,学滑旱冰了。四、简答题1、有些烦恼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但我们却无法回避。我们应该怎么样去排遣烦恼呢?把你的好方法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吧。

7、(二)逐渐走向带有情感体验的综合课程阶段1、教学大纲的变化(1)1992年教学大纲要求道德教育要“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教师要以自己的真实情感,以情载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2)2001年对1997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进行修订,认为“此次修订的重点是解决‘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增强时代感,淡化学科体系,强化实践环节。强调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纯知识性、概念化的内容做了删改,降低过高的认知要求,适

8、当降低难度”。(3)在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更是摒弃了书本中心的学科知识体系,提出德育课程是在小学中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活动课程。2、教材编写的变化(1)教材组织结构新版教科书在组织结构上,围绕儿童生活不断扩展、螺旋式展开,而非知性概念、范畴的推演。(2)教材更加贴近生活从个体、家庭、学校班级、家乡或社区、祖国以致走向世界,教科书紧密地围绕着儿童个体的生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