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构造(上课)

地球的圈层构造(上课)

ID:46171779

大小:4.51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9-11-21

地球的圈层构造(上课)_第1页
地球的圈层构造(上课)_第2页
地球的圈层构造(上课)_第3页
地球的圈层构造(上课)_第4页
地球的圈层构造(上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球的圈层构造(上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标解读: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和自然环境的组成。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地核地幔地壳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不连续面*地震波: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地震时总是纵波先到达地表。这样,发生较大的地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这一点非常重

2、要,因为纵波给我们一个警告,告诉我们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1)地震波分类特点传播速度所经物质状态共同点纵波横波较快较慢固体、液体、气体固体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想一想:1、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在海洋中航行的人的感觉呢?为什么?——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地震波纵波(P):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三态。地震波横波(S):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1)地震波2.当地震波通过两种不同性质的介质时,其传播速度会不会发生变化?3.我们把上述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变化的地方称作什么?不连续面地幔地核地壳(2

3、)地球内部不连续面活动想一想: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莫霍界面下P、S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在古登堡界面以下,S波消失,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不连续面地下深度波速变化33千米处(大陆部分)莫霍界面该面下,P、S波速都明显增加古登堡界面2900千米处在这里,P波速忽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地幔地核地壳332900速度{千米/秒)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莫霍界面古登保界面地壳地幔地核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2、内部圈层的划分:读“地震波速度

4、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1)指出图中A、B各代表什么地震波:A,B。(2)A和B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千米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C不连续面。(3)在2900千米深处,A波和B波发生了什么变化?A,B。从而发现了D不连续面。(4)C面以上为,C面和D面之间为,D面以下为。地核地幔洋壳(6km)陆壳(33km)平均17km2900km33km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平均厚度为17千米;物质状态为固态;主要有岩石组成。(1)地壳上层:硅铝层(较轻)一般只分布在大陆部分,高山.高原区厚度大,平原地区厚度小;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

5、至缺失下层:硅镁层(较重)普遍存在(连续分布)大陆地壳:双层——硅铝层、硅镁层,平均33km大洋地壳:单层——硅镁层,平均6km地壳结构大陆地壳:双层大洋地壳:单层莫霍界面上层:硅铝层下层:硅镁层地幔地壳■地壳的厚度规律——地表大范围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全球平均17千米地壳的结构:A、分层:上层叫,下层叫;两者相比,上层中比重大些,密度较,下层中比重大些,密度较。B、结构特征:厚度不均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地核地幔1000km上地幔下地幔33km软流层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2)地幔地幔: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厚度约为2800千米;物质

6、状态为固态主要由岩石组成;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壳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3)地核地核外核内核地核:位于古登堡面以下直至地心,厚度约3400千米。分为:内核(物质状态为固态)和外核(物质状态为液态)。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圈层部分。3、岩石圈——内部圈层的特殊圈层岩石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共同构成与人类关系最紧密的圈层。岩石圈与地壳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软流层的物质状态是怎样的?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特征地壳地幔地核外核内核上地幔下地幔332900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化学元素:氧、硅、铝)②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

7、陆部分厚,平均厚17千米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铁、镍),可能是地磁产生的主要原因。地球内部圈层概况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大洋地壳大陆地壳③大陆地壳(上层:硅铝层,下层:硅镁层)大洋地壳(硅镁层)组成:含铁、镁的硅酸盐类,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之一平均17软流层6370近液态岩浆源地地球磁场产生地固态固态固态液态地壳地幔外地核(液)内地核(固)思考、探究:除了可以依靠地震波,想一想还能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火山喷发的物质温泉、热泉遥感技术其他改进钻探技术读“地球内部结构简图”,回答下列各题。(1)写出图中字

8、母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D,E,F,B1和B2。(2)C是层,这里可能是的主要发源地之一。(3)岩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