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ID:46199893

大小:102.9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1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2)  6.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6)7.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7)8.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8)9.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9)  1.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  3.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3)  4.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4)  5.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5)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由阳光网小编精心整理帮助大家梳理回顾古代汉语汉语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

2、的一组是(A)  A、目甘伐哀B、又受劣都C、鱼牧末戒D、日亦修疆  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C)  A、州——洲B、襍——雜C、罢——疲D、雕——彫  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  A、暱——昵B、昏——婚C、赴——讣D、信——伸  4、下列句子属于介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B)  a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b是以远至迩安c之二虫又何知?d君何患焉?  5、下列句子中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C)  a众人匹之不亦悲乎?b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c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3、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D)  a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b象有齿以焚其身c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今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7、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B)  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b从左右皆肘之  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d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8、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动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C)  a彼且奚适也?b何以知其然也?c姜氏何厌之有?d去以六月息者也  9、下列句子具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处

4、所意思的一句是(D)  a会天大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b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c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d于是秦王廷见相如  10、下列句子属于语义上的被动句的一句是(B)  a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c见犯乃死重负国d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  见乎?  二、填空题(共20分)  1、清代学者刘淇所著、专门解释古代汉语中虚词的一部工具书是《助字辨略》  2、近人张相所著、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的一部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  3、古书注音

5、常采用反切法如“膑鼻引切”反切法的原理是叠韵  4、根据“四书”分析“行”字的构造类型是象形本义是跑  5、根据“四书”分析“焚”字的构造类型是形声本义是烧  6、《说文解字叙》关于“六书”中的“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解释是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  意义所在”  7、在“冯唐已老听吹嘘”句中“吹嘘”的意思是指替人宣扬称扬这是古今词义在感情色彩方面发生了变化  8、“宫”的古义是房屋居室如“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9、《三国志华佗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

6、熊四曰猿五曰鸟”可知“禽”在古代词义范围比今天有所  扩大意思是鸟兽的总称  10、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句中“而”的词性是连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间的并立转折相互关系  11、在“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句中“以”的词性是连词其语法作用是相当于“而”  12、在《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中“于”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被动  三、释词题(共30分)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20分)  1、颍考叔纯孝也纯:敦厚  2、射其左越于车下越:

7、坠落  3、苟有险余必下推车险:险阻  4、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遗:赠给  5、擐甲执兵固即死也擐:穿起  6、我決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決:迅疾  7、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卒:聚集  8、故饑岁之春幼弟不饟;穰岁之秋疏客必食穰:分收  9、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爨:烧饭  10、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懿:深  (二)说明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10分)  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与::连词和同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于::

8、被助动词  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之:连词赦之以劝事君者劝:鼓励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焉:于此在这里在那里  四、古文标点题(共10分)给下面一段短文加上新式标点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五、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