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绅社会与庶民文化

士绅社会与庶民文化

ID:46215350

大小:287.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11-21

士绅社会与庶民文化_第1页
士绅社会与庶民文化_第2页
士绅社会与庶民文化_第3页
士绅社会与庶民文化_第4页
士绅社会与庶民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士绅社会与庶民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章 士紳社會與庶民文化第一節科舉與士大夫文化 第二節城市發展與庶民文化 第三節宗族、士紳與民間社會8-1科舉&.士大夫文化ㄧ.科舉二.宋儒三.元儒四.明清士人五.士人的品味、交遊大事紀隋唐科舉制度開始宋科舉成為主要的選才方式士大夫平民變法理學積弱積貧變法失敗文化自覺元仕與隱的抉擇明八股取士;程朱理學盛陽明學興起經世致用之學清考據學經世之學再興世紀以後19ㄧ.科舉1.作用:2.概況:①隋唐:未普及②宋朝:成主流(方式?影響?)③元朝:《四書集注》成科考範本④明朝:八股取士一.科舉二.宋儒三.元儒四.明清士人五.士人的品味、交遊隋、唐的科舉制度隋代首創科舉制度為任官取

2、士的途徑考生可經由「干投行卷」為自己增加錄取機會。禮部考試合格之後,仍須通過吏部「身、言、書、判」的考試方可任官。科舉考試名額不多,以科舉出身的官員比例偏低。科舉科舉之柄,顓付之有司,仍不糊名,又有交朋之厚者為之薦達,謂之通榜…未引試之前,其去取高下固已定於胸中矣。科舉考場宋代科舉制度的演變殿試:確立殿試制度,及第者皆為「天子門生」應考人數多:印刷術發達,書籍普及,應考人數日增,競爭激烈錄取名額多:三年一試,增加錄取名額防弊措施多:如糊名、謄錄、瀰封、鎖院影響:士+大夫=士大夫科舉制的影響1.取才任官有比較客觀的標準2.機會均等,仕途不再被少數集團壟斷3.促進儒家文化的普

3、及二.宋儒1.有使命感①背景:②首倡:胡瑗③表現:在朝?在野?2.理學興起①背景:抗佛、道②代表北宋-周南宋-朱、陸③影響:尊品德、重思考ㄧ.科舉二.宋儒三.元儒四.明清士人五.士人的品味、交遊西周東周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明末清初清朝清末民初理學考據學西學清談玄學王官之學經學佛學→儒學復興心學經世致用之學諸子百家中國歷代學術思想宋儒淑世背景:知識分子的自覺:因朝廷優禮士人社會需要內憂積亂積弱積貧宗教外患嚴重長樂老人:馮道事8姓11君禁軍.廂兵.鄉兵.藩兵軍費.官餉.歲幣.郊費熙寧變法時間:宋神宗熙寧年間主事者:王安石內容:設置「制置三司條例司」青苗法、免役法、均輸法市

4、易法、方田均稅法、保甲法保馬法、裁兵置將、太學三舍法等結果:新舊黨爭,改革失敗綱二儒學復興與發展開創者唐韓愈⒧諫迎佛骨表、道統說⑵地位①佛學→儒學②文章形式→文章內容李翱《復性書》儒學取代佛學北宋周敦頤⒧光風霽月⑵《太極圖說》~理學開山祖⑶主靜、窒慾;內聖外王張載⒧最有行動力⑵變化氣質,還本歸真⑶《西銘》儒學取代佛學北宋程頤⑴存天理,去人慾⑵道問學宇宙論↓人生經驗程顥尊德性南宋朱熹⒧承程頤一派⑵致力著述(《四書集注》)、講學⑶上通先秦孔孟⑷使理學生活化、宗教化⑸為集大成者心學崛起陸九淵⑴以心為最高概念⑵鵝湖之會明王陽明⒧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⑵影響:思想解放、流於放浪、

5、不利科技朱熹vs.陸九淵易簡功夫終久大,支離事業竟浮沉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朱熹陸九淵朱熹陸九淵世界本源性(外向功夫)心(內向功夫)論心性性即理心即理盡性功夫道問學尊德性重外向實踐重內向自省地位盛行:南宋~明初王守仁之後發揚集北宋理學大成下開明朝心學優點議論博大精密去支離之弊缺點支離破碎空洞、太簡化仁者,渾然與物同體…識得此理,以誠敬存之而已,不需防檢,不須窮索。弟子說:「我看到滿街都是聖人」。師說:「路人看你也是聖人」。心學心學格物致知派⇔心學派天下之物本無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致知。涵養需用敬,進學在

6、致知。讀古書,信古人。心學心學格物格物格物三.元儒1.隱:聖之清2.仕:聖之任ㄧ.科舉二.宋儒三.元儒四.明清士人五.士人的品味、交遊四.明清士人1.明①明初:八股箝制②明中:王守仁「心學」③明末:東林學派→經世之學2.清:文字獄→經世之學再興ㄧ.科舉二.宋儒三.元儒四.明清士人五.士人的品味、交遊明末清初的經世實學探求實用的科學技術宋應星:《天工開物》徐光啟:《農政全書》以經史為基礎,批導現實顧炎武:《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王夫之:《讀通鑑論》黃宗羲:《明夷待訪錄》所貴乎史者,述往以為來者師也。為史者,記載徒繁,而經世之大略不著,後人欲得其得失之樞機以效法之,無由也

7、,則惡用史為?1.背景解決義理之爭提倡經世致用反映政治現實2.特色:科學化乾嘉學派考據學(樸學)凡立ㄧ義必憑證據,無證據而以臆度者,在所必擯。隱匿證據、曲解證據,皆為不德。信則傳信,疑則傳疑證據據據據………常云:「讀書不知源頭,雖得知,殊可危」。手一書,治檢數十書相証,侍側者頭目皆眩,而精神涌溢,眼燦如電。一義未析,反覆窮思,飢不食,渴不飲,寒不衣,熱不扇,必得其解而後止。閻若璩(乾嘉學派)的治學態度五.士人的品味、交遊1.品味:雅文化2.交遊:ㄧ.科舉二.宋儒三.元儒四.明清士人五.士人的品味、交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