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斗山隧道风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

方斗山隧道风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

ID:46229753

大小:645.74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9-11-21

方斗山隧道风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_第1页
方斗山隧道风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_第2页
方斗山隧道风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_第3页
方斗山隧道风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_第4页
方斗山隧道风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方斗山隧道风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建Wims利丿11线土第4标段方斗山隧道风险评估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编制:工程部审核:批准:中司飾jmiW目遞部二oo九年九月第一章工程概况41.1工程概况41.2气候与水文41・3地层岩性41.4地质构造及地震动参数41.5水文地质条件51・6不良地质5第二章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62.1隧道开挖62.2隧道出確运输72.3隧道施工支护及辅助施工措施82.4隧道施工排水112.5隧道结构防排水112.6隧道二次衬砌112.7隧道施工通风方案及措施132.8隧道监控量测172.9隧道超前地质预探、预报17第三章风险事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193.

2、1过岩溶地段突水涌泥专项施工方案193.2岩爆地段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23.3隧道坍塌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33.4煤层瓦斯段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43.5隧道洞口失稳安全专项施工方案353.6地表失水专项施工方案36第四章安全施工保证措施364・1综合保证措施364.2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364.3施工机械的安全保证措施374.4高空作业安全保证措施374.5隧道施工安全保证措施374.6隧道不良地安全保证措施374.7防洪与防火38第五章应急预案395.1应急预案领导小组395.2应急物资395.3应急预案395.3.1过岩溶地段突水涌泥应急预案395

3、.3.2隧道岩爆事故应急和响应预案405.3.3隧道坍塌故应急预案415.3.4瓦斯爆炸应急预案425.3.5洞口失稳应急预案425.3.6地表失水事故应急预案43方斗山隧道风险评估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第一章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方斗山隧道出口位于重庆市丰都县三建乡,隧址位于四川盆地东缘,隧道出西向东穿越方斗山山脉屮段,山脉走向呈北东~南西,其走向与构造线走向基木一致,以方斗山山脊为区域地表分水岭,山脊北西侧地表水系主要为一些人的地表溪沟,均直接汇入长江。本隧进口里程为D8K158+512,出口里程为D8K163+430,屮心里程为D8K1

4、60+971,全长4918m,人字坡,自进口至出口依次为:2450m的6%。的上坡、750m的6%。、1930m的18%。的下坡。隧道最大埋深725m。隧道进口位于直线上,出口位于冊线上。1.2气候与水文沿线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具有冬暖春旱、夏热秋凉、无霜期长、多云多雾及雨量充沛等特点,冬季很少严寒。多年平均气温15.0〜16.5°C,最高气温41.9°C,极端最低气温-2.7°Co隧道穿越一系列不同时代的地层,根据隧址区地层岩性及其组合特征、地下水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和水力特征,将地卜•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和

5、碳酸盐岩类溶洞水等三种类型。正常情况下,总涌水量Q总二2.793X104(m3/d),取2.8X104(m3/d)。雨季最人涌水量可以是正常涌水量的数倍。经现场地质调查,在方斗山NW翼发现4处对施工有影响的暗河。1.3地层岩性隧址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下统长兴组(P2c)〜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的-•套浅海相、内陆河湖相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系地层,零星覆盖第四系。隧址区主体构造为方斗山背斜。隧址区构造简单,地层单斜,岩层倾角较小,走向变化较人,岩层产状N65。W~N48。EZ5~25°N。区内构造节理较发育,主要有两组:N35〜43°E

6、Z90°、N50~70°WZ60~70。S,节理间距0.5~2m,延仲长度2~5nb裂隙面平直、微张,未充填或泥质半充填。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1.5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隧址出口均临近龙河,地表发育小型河流,其次地表零星分布池塘,地表水相对较发育,主要为大气降雨补给。斜坡地形利于地表水排泄,加之第四系覆盖层粘性土透水性较差,大气降水人部分沿坡面流汇入沟槽排走,少部分顺节理裂隙入渗补充为地下水。(2)地下水区内地下水主耍为基岩裂隙水

7、,次为第四系松散土层孔隙潜水。第四系松散土层孔隙潜水主要赋存在斜坡体上崩坡积、坡残积松散土层中,常为上层滞水或潜水型孔隙水,受人气降水、地表水补给,水位及水量随季节性变化人。因区内地形山高坡陡,高差较大,地下水的径流、排泄条件好。基岩裂隙水主要靠人气降水及上层潜水下渗补给,主要赋存运移于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之中。浅部基岩裂隙水径流途径短,其水位及水屋随季节性变化大,深部岩体趋于完整,加上泥岩、页岩导水性较弱,为相对隔水层,地下水径流、排泄条件相对较差。灰岩具备良好的地下水赋存空间和运移通道,富水性及导水均较好,为隧址主耍含水层。隧道部分段落地下水具

8、硫酸盐酸性侵蚀。(3)水化学特性经过隧址区釆集水样分析,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判定,隧道部分段落地下水具硫酸盐酸性侵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