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性能与使用技术 第2章 汽车动力性

汽车性能与使用技术 第2章 汽车动力性

ID:46246156

大小:1.00 MB

页数:70页

时间:2019-11-22

汽车性能与使用技术 第2章 汽车动力性_第1页
汽车性能与使用技术 第2章 汽车动力性_第2页
汽车性能与使用技术 第2章 汽车动力性_第3页
汽车性能与使用技术 第2章 汽车动力性_第4页
汽车性能与使用技术 第2章 汽车动力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汽车性能与使用技术 第2章 汽车动力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章 汽车动力性主讲教师:刁立福第一节  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汽车动力性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所决定的,汽车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汽车的平均行驶车速越高,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运输量越多,即汽车的运输生产率越高。汽车动力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汽车作为一种高效运输工具的运输效率。汽车只有具备良好的动力性,才有可能提高汽车的平均行驶速度,达到高的运输生产率。因此,汽车动力性是汽车各种性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能。从汽车能够达到尽可能高的平均行驶速度的角度考虑,汽车动力性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评价指标。2.1.1汽车的最高车速汽车的最高车速是指汽车在水平良

2、好的路面(沥青或混凝土)上,满载、高挡行驶时所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2.1.2汽车的加速时间汽车的加速时间表示汽车的加速能力,它对汽车的平均行驶速度有很大的影响。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与超车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能力。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是指汽车由Ⅰ挡或Ⅱ挡起步,以最大的加速度(包括选择适当的换挡时机)逐步换至高挡,并达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的时间。超车加速时间是指汽车用最高挡或者次高挡由某一较低车速全力加速至某一较高车速所需的时间。汽车超车时,汽车与被超车辆并行,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所以超车加速时间越短,两车并行行程就越短,行驶安全性就越高。2.1.3汽车的最大爬坡度

3、通常,汽车的最大爬坡度imax是指Ⅰ挡的最大爬坡度,表示汽车的最大爬坡(上坡)能力。轿车最高车速高,加速时间短,经常在较好的路面上行驶,因此一般不强调它的爬坡能力。而且它的Ⅰ挡加速能力大,故爬坡能力也强。货车经常在各种路况下行驶,要求它具有足够的爬坡能力,一般imax在30%或16.5°左右。越野汽车在坏路或无路条件下行驶,因而对其爬坡能力有更高要求,它的最大爬坡度可达60%或30°。第二节驱动力主讲教师:刁立福2.2.1汽车驱动力的产生在汽车行驶中,某瞬时发动机的转速为n(r/min),转矩为Ttq(N·m),变速器所用挡位的传动比为ig,主减速器的传动比为io,传

4、动系的机械效率为ηT,则驱动轮得到的转矩为Tt=TtqigioηT。若驱动轮在路面上无滑转现象,驱动轮施加给路面的力为Fo=Tt/r,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r是驱动轮的滚动半径(m)。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路面将给驱动轮一个反作用力Ft=Fo,如图2-1所示,Ft的作用使汽车前进,被称为汽车驱动力。1.发动机扭矩Ttq发动机特性数据皆指使用特性数据2.传动系机械效率ηT3.车轮半径r2.2.2汽车驱动力图在各个挡位上,以各种不同的速度行驶,汽车可能产生的驱动力所连成的曲线,即各挡的Ft-v曲线,称为汽车驱动力图。它直观地显示变速器处于各挡位时,驱动力随车速变化的规

5、律。每一个挡位对应有一条驱动力曲线;挡位低,因传动比大,相应的车速低而驱动力大;驱动力曲线表示在该挡上,以不同车速等速行驶时,汽车可能产生的驱动力;当发动机油门部分开度时,驱动力会相应减小,因此驱动力曲线之下的广泛范围内的点,都可能是汽车行驶的实际工作点。第三节汽车行驶阻力汽车行驶阻力包括滚动阻力、空气阻力、上坡阻力和加速阻力。其中,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均存在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汽车上坡阻力在有坡道的路面上行驶时才存在,汽车加速阻力在汽车行驶车速变化时才存在。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等速行驶时就不存在上坡阻力和加速阻力。克服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所消耗的能量是不能回收利用的,而克

6、服上坡阻力和加速阻力所消耗的能量可分别在下坡和滑行时重新利用。1.滚动阻力Ff影响滚动阻力的因素:1)车重:轮胎变形↑,f↑2)路面:路面塑性变形大,f↑3)轮胎结构:子午胎比普通胎刚度好变形小,f↓4)轮胎气压:气压↓,变形↑,f↑;坏路,f↓5)车速:当Va<50km/h,f≈c当Va>100,f↑当Va<150~200,当Va↑,振动Hz↑,轮胎周向,侧向扭曲变形↑,f↑↑2.空气阻力定义:汽车直线行驶时,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1)组成:压差阻力:车外形状、形状阻力诱导阻力:空气升力在水平方向投影表面阻力:空气有粘度内部阻力:流经散热器,发动机,车箱的阻

7、力干扰阻力:表面突起物,车门把手,后视镜底盘其中,压差和诱导阻力:50%~90%内部阻力:2%~11%表面阻力:3%~30%为了发动机冷却和乘坐舱内换气而引起空气气流通过车身内部所产生的阻力-内循环阻力。2)计算方法:在一般动力计算中,认为空气阻力作用在风压中心,式中:CD-空气阻力系数,实验得出;A-迎面面积,汽车在行驶方向的投影,m2;V-相对速度,km/h。3)影响空气阻力因素(1)车速:与V2成正比关系,而功率则与V3成正比关系(2)表面:突出物及光洁(3)A:车型,H↓为好(4)CD:车身形状(流线型好)由于乘坐空间的制约A变化不大,但C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