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手机依赖情况研究现状

青少年手机依赖情况研究现状

ID:46268907

大小:88.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1-22

青少年手机依赖情况研究现状_第1页
青少年手机依赖情况研究现状_第2页
青少年手机依赖情况研究现状_第3页
青少年手机依赖情况研究现状_第4页
青少年手机依赖情况研究现状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少年手机依赖情况研究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青少年手机依赖情况研究现状【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手机用户总量不断上升和青少年手机用户的激增,手机依赖现彖越来越普遍,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吸引了学术界的关注。本综述试图以国内外文献中较具代表性的青少年手机依赖研究相关文献为主要对象,采取文本阅读和归纳阐释的方法从概念界定、研究概况、测量方式、影响因素、争议和不足等五方面对青少年手机依赖情况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综述。【关键词】青少年;手机;依赖近些年來,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促使手机从最初的奢侈品演化为大众消费品并正在向生活必需品的趋势发展。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显示

2、,目前我国手机用户数已突破11亿户,与此同时,青少年群体的手机拥有率不断上升。早在2004年,澳大利亚16〜24岁青少年中使用手机的人己超过93%,而国内青少年手机用户总量也在飞速增长。手机的使用除了给人们带來便利外也引发了不少问题,手机依赖便是其中一种,并且这一问题随着智能手机的流行而日趋严重,成为人们的关注点之一。青少年手机用户相较于其他群体,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手机依赖现象较为突出且受其影响较人,非常值得作为对象去研究和探讨。了解青少年群体的手机依赖情况有利于更好地关心爱护这一群体,促进青少年顺利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应用意义。

3、本文试图就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以便对此感兴趣研究者可以较为了解而全面地了解本领域内最新学术成果。一、青少年手机依赖的概念界定(-)青少年的概念界定青少年手机依赖实际上包含两个概念,即青少年和手机依赖。关于青少年的定义很多,为了讨论方便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本文采用的是社会学意义上的青少年概念,将一部分18岁以上的青年人划归到这一范畴中,即14〜25岁。(二)国内外文献屮关于手机依赖的概念界定手机依赖(MobilePhoneDependency),又称手机成瘾(MobilePhoneAddiction)、问题性手机使用(Problem

4、aticCellularPhoneUse)>过度使用手机(ExcessiveCellularPhoneUse),是一种使用手机过度的异常行为,国内也有人称之为“手机焦虑症”或“手机依赖综合症”,这些概念内涵基本一致,但范畴略有差异。目前手机依赖在学术界并没有明确的公认定义,学者们多从医学、传播学、社会学和度加以描述或界定,不同学者的界定的手机依赖诊断标准或特征指标也不尽相同。国外学者目前多以描述性症状为主判断是否存在手机依赖情况。如以Walsh为代表的很多人都认为手机依赖的本质是技术成瘾,将其临床症状作为手机依赖的指示特征。还有-•种观点

5、从“软瘾”角度解释过度依赖手机现象软瘾(softaddition)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JudithWright提出,它是指那些强迫性的习惯、行为或情绪,如果过度执行或出于错误动机而为之,都可能成为“软瘾”。这从另一个层面上解释了手机依赖现象,而非直接把它看作心理疾病O国内学者当前对于手机依赖有三种不同的概念界定方式,分别从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种角度入手。第一种从医学角度出发,如韩登亮、齐志斐结合手机综合症的精神病学标准,将其界定为: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病症。再如师建国将其界定为个体因使用

6、手机行为失控而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这一概念被他人采用频率较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都认为手机依赖会导致省生理、心理出现问题或相关功能受损,前者强调手机的过度使用,但是“过度”的该如何定义测量没有提出明确的标准;后者则认为手机依赖属于行为失控,虽然在其研究中提出了九种具体的诊断标准,可以让人通过症状自测是否具有依赖症,可行性较强,但是这些症状间的关系和科学性有待进一步考证。第二种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将手机依赖看作一种心理疾病。徐华等人在“行为成瘾”(BehavioralAddiction)的框架下研究手机依赖,认

7、为手机依赖与通常意义上的成瘾行为一样,虽然可能并不直接涉及具有具体生物效应的物质,但是反常地从事这类活动会导致个体痛苦受到伤害。这类也是国内相关研究冃前的主流观点之一,譬如梁娜和梁烁在80后大学牛的手机依赖程度调查报告中也将手机依赖看作心理疾病。第三种是从社会学加度入手,将其看作一种社会现象而非病理现象,这种在目前的研究领域并不属于主流,宫住奇等认为,“手机依赖”应该被视为一种社会现象而非心理疾病,并分析得出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主要是对莫通讯工具功能的依赖。木文认为第三种介度更适合去研究,将手机依赖看作一种社会现象能够避免先入为主的负面判断

8、,有利于研究者更加客观地去分析手机依赖现象。二、青少年手机依赖情况的研究概况手机依赖是近十多年来兴起的课题,目前,相关研究在学术界属于起步阶段,整体文献总量较少,但是自08年以后对这方面的关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