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

ID:46274828

大小:6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2

针灸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_第1页
针灸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_第2页
针灸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_第3页
针灸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_第4页
针灸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针灸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对比针灸、中药、西药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治疗效果。方法:130例随机分组,针灸组52例,中药组46例,西药组32例,分别治疗2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针灸组有效率90.38%,中药组有效率80.43%,西药组有效率75.00%,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临床表现:自觉全身大部分皮肤瘙痒,呈阵发性,尤以夜间为重,伴夜寐不安,精神萎靡不振。检查见由于过度频繁的搔抓,皮肤呈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等继发损害。排除慢性肝肾疾病、糖尿病、血液病等全身性疾病。1.3中医辨证分型根据中医理论及临床症状,将老年性

2、皮肤瘙痒症分为血虚肝旺型和湿热型两种证型。本组观察130例中,血虚肝旺型97例(针灸组38例,中药组34例,西药组25例),湿热型33例(针灸组14例,中药组12例,西药组7例)。2治疗方法2.1针灸组(1)血虚肝旺型治以养血润燥、散风清热,取穴:血海、曲池、三阴交、合谷、委中。湿热型治以清热利湿、散风止痒,取穴:足三里、承山、血海、曲池、阴陵泉。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穴位常规消毒,用28号2寸毫针直刺1〜1.5寸,取得麻胀样针感后,采用先泻后补手法行针1分钟后留针30分钟,间隔10分钟运针1次。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2)三棱针点刺:消

3、毒患者耳背清晰静脉,用三棱针点刺,放血2〜3滴,两耳交替使用,每日1次,疗程同上。(3)艾灸:针刺血海、曲池出针后,用艾条每穴灸10分钟,用温和灸法。每日1次,疗程同上。2.2中药组用消风散加减,方药如下:荆芥10g.防风10g.生地15g>苦参15g>苍术12g.蝉蜕10g、白鲜皮12g、牛夢子10g.知母12g、胡麻仁12g、生甘草06go血虚肝旺型加黑芝麻12,制首乌15g.当归❷12,杭芍15g;湿热型加土茯苓20g、地肤子15g、车前子12g。每日1剂,水煎,每日服3次,10日为一疗程,服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2.3西药组息斯敏10mg,乐力1片,每日1次

4、,VitC^lOOmg,每日3次。共治疗20天。各组病例治疗期间均忌食辛燥生冷,注意寒温适度。3疗效观察2.1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瘙痒消失,半年内未复发。显效:瘙痒明显减轻,半年内未明显加重。有效:瘙痒减轻,停治半年内又再次发作。无效:瘙痒症状无改善。3.2治疗结果3组病例,每例治疗20天后,观察治疗效果。见表1。表13组疗效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鳌2检验,总有效率针灸组与中药组、西药组比较,P<0.05,针灸组疗效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4典型病例杜XX,男,80岁,退休总工程师。初诊日期:1999年10月24日。主诉:躯干和四肢皮肤反复瘙痒4年。多于热后瘙痒更甚,夜间搔

5、抓难以入睡。医院曾诊为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分别服用过祛风止痒中药和非那根、钙片等西药治疗,疗效不显著,瘙痒或稍可减轻,或3〜5天后又发作加重。查躯干、四肢皮肤有抓痕及条状血痂,无风团疹块,血常规(-),血糖5.4mmol/L,肝、肾功能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诊断: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血虚肝旺型)。嘱清淡饮食,温暖适中,停服中药、西药,给予针灸治疗。取穴血海、三阴交、曲池、合谷、委中,按前述操作方法施治,出针后用艾条灸曲池、血海各10分钟,同时三棱针点刺耳背静脉放血2〜3滴。治疗1周,瘙痒明显减轻,治疗2周后,全身瘙痒消失,睡眠改善,精神好。再继续治疗1周以巩固

6、疗效。随访2年未见复发。5讨论《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辨痒所”云:”痒属风,亦各有因。”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为湿热蕴于肌肤,不得疏泄,或血虚肝旺,以致生风生燥,肌肤失养所致。中医治以祛风止痒、清热除湿、养血润燥法,西医常用抗组织胺类药物治疗。通过针灸治疗52例、中药治疗46例、西药治疗32例的临床观察,针灸治疗有效率为90.38%,中药治疗有效率为80.43%,西药治疗有效率为75.00%o提示针灸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曲池、血海、三阴交等穴,是治疗皮肤瘙痒症常用的穴位。曲池为大肠经合穴,具有散风热、疏经络之作用;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属气,能

7、振奋周身之阳气;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属血,有调理阴血之功能;足三里为足阳明经之合穴,具有调气血、除湿热之功能;血海为足太阴脾经之穴位,阴陵泉为足太阴经之合穴,委中、承山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穴位,均具有养血活血之功用。诸穴辨证选用,共达疏风清热、除湿、养血润燥之功。再加三棱针耳背静脉点刺放血,增强其清热、除湿之功效。老年病人素体肾气不足,免疫功能降低,艾灸曲池、血海,温通反佐,有提高机体免疫力之功效。针灸组由于合理地联合运用了针刺、三棱针点刺放血、艾灸,收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疗效优于药物治疗。(收稿日期:2001❷11❷06,赵昕发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