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旱作物灌溉制度试验研究技术

[精品]旱作物灌溉制度试验研究技术

ID:46293177

大小:7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2

[精品]旱作物灌溉制度试验研究技术_第1页
[精品]旱作物灌溉制度试验研究技术_第2页
[精品]旱作物灌溉制度试验研究技术_第3页
[精品]旱作物灌溉制度试验研究技术_第4页
[精品]旱作物灌溉制度试验研究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旱作物灌溉制度试验研究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旱作物灌溉制度试验研究技术萧县水利局岱西试验站吴晓静—00九年十月十八日灌溉制度试验是灌溉研究的主要试验项目之一,其任务是确定农作物达到高产省水的灌溉制度以及农田灌溉与农业措施的良好结合方式等,用以指导用水管理,并为灌排工程规划设计提出依据。灌溉制度试验的基本做法一般是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的方法,即先把试验田分成若干小区田,然后把要比较的几种灌溉制度作为不同的处理,配置在各个小区田之内,测定各小区田的产量,植物生理生态情况及灌排情况等,相互进行比较,以确定作物最合理的灌溉制度,由于我们这个地区的农作物主要是旱作物,下面我就关于旱作物的灌溉制度试验研究问题作一介绍。一、旱作物灌溉

2、制度对比处理的确定对于设计旱作物灌溉制度的处理,一般采用三种方法:1、定时定量灌水法:就是结合土壤条件,农业技术,作物的需水量及需水规律等,设计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案,例如对于我们这个地区的冬小麦,在一般年分或干旱年分里,全生育期大约需要进行4-6次灌水,如播前水、拔节水、孕穗水等这时我们就可以从中选取灌水3次、5次、7次等几种处理进行试验。2、定时不定量灌水法,这种方法就是制订出几种不同的灌水时间和次数,但是灌水定额不定,而是根据计划灌水时作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土壤含水情况临时确定。3、根据土壤水分变化灌水法:这个方法就是根据旱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的需水量不同设计的,在处理时,

3、可以拟定几种不同的水分变化幅度,进行对比试验。二、旱作物计划湿润层深度调查与试验旱作物计划湿润层深度是确定其灌溉制度的基本因素之一,它就是指作物进行灌溉时水份主要湿润的土层深度,它随作物根系活动层深度,土壤性质,地下水埋深等因素而变化,确定计划湿润层深度主要有两各方法。1、根据生产经验确定,总结多年当地的丰产灌水经验,对作物计划湿润深度提出经验数值,例如本地冬小麦的土壤计划湿润深度见下表:生育阶段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厘米)出苗30〜40分节40〜50拔节50〜60抽穗50〜80成熟60~1002、根据容根层的深度确定,容根层就是作物根系密集层,它是随作物生育阶段及土壤而变化

4、,一般情况下,对同一种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用如下方法测定:⑴测定横断面根重(重)在试验小区中,选有代表性的地方,重直“行”的方向,挖一长槽分层取土样,槽长至少1.0米或大于2行槽中土样宽20厘米,每层深20厘米,自地表起,每次取一层100x20x20厘米'的土样,分层记好,放在细筛中,用喷壶冲洗,除去泥土,最后将根烘干称重,按称重成果绘制根重与深度关系图(见上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容根层深度。这种调查须选不同位置重复2-3次,此法适于宽行作物。⑵测定纵断面根重:方法同上,反挖取土槽方向系平衡行“行”的方向,其中至少在株下,行间各有一条土样,此法适于密播作物。三、土壤适宜水分试

5、验作物适宜土壤水分试验是测定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土壤水分指标,通过对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作物生育的影响获得土壤适宜含水量的上、下限值,在实际应用中,当土壤水分降至适宜水下限时应及时灌水至上限值,这个指标是确定作物灌水时间及定额的基本参数。1、试验的步骤及处理:试验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按作物生育阶段进行试验研究,例如专门研究小麦拔节期的适宜土壤水分。第二阶段在整理各生育阶段适宜水分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全生育期的适宜土壤水分。2、试验方法:从播种到收割每隔5-10天测定一次土壤水分状况,灌水后加测,取土深度为1.0米,每隔10-20厘米取一土样。3、试验的分析整理⑴分生育阶段将不同处

6、理的土壤水分资料与本阶段作物的生理生态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不同土壤湿度与本阶段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如与株高增长,分叶率等。⑵针对全生育,分析土壤水分与产量的关系,找出适宜的土壤水分。四、地下水补给量的测定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在田间进行旱作物需水量试验时,应该测定作物所利用的地下水量,一般常用专用测筒进行测定,我们这个地区的地下水位较低,一般不会影响需水量试验或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五、有效降雨量的试验研究对于旱田,降雨后入渗并能储存在根系收水层内的雨量称有效降雨量。它是影响灌溉制度的基本参数之一,有效降雨量的试验研究主要观测在不同自然条件下,不同降水过程中产生的三个水

7、量:总降水量,降水及径流过程中向土壤中的入渗总量,耕层土壤向深层入渗水量,降水量和深层渗漏都比较容易观测,较难测定的是入渗雨量,所以研究重点在于分析入渗规律,确定入渗雨量,当前有两种试验方法,一是在自然降水的条件下研究入渗过程,观测三种雨量;二是在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研究入渗过程。两种方法都需要,自然降雨条件下的观测所需时间长,成果出的慢,但它符合实际情况,人工模拟法可以在较多短的时间内研究各种雨型的降雨入渗过程。观测入渗量及渗漏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径流场法:用在降雨总量不大,土壤粘性,深层渗漏可以忽略不计的条件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