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论清代的胥吏制度

[精品]浅论清代的胥吏制度

ID:46294300

大小:9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2

[精品]浅论清代的胥吏制度_第1页
[精品]浅论清代的胥吏制度_第2页
[精品]浅论清代的胥吏制度_第3页
[精品]浅论清代的胥吏制度_第4页
[精品]浅论清代的胥吏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浅论清代的胥吏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央民族大学期中论文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官制史指导老师:蒙曼班级:09政治学与行政学学生姓名:万鑫学号:0949006浅谈清代胥吏摘要:胥吏是中国古代各级行政机构中的具体办事人员。胥吏地位独特,是“官民交接的枢纽”。中国历史发展到清代,胥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和危害都极具典型性。本文将从清代胥吏制度的种类、职责、经济待遇、选任与政治出路等多方面对清代胥吏制度进行考察,并从利、弊两方面对清代胥吏制度进行分析。关键字:清代;胥吏;作用;消极影响正文:胥吏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胥吏包括书吏和衙役,合称书差、书役、吏役、胥役、吏胥等;其屮,书吏又称书办、吏员,“公家所用掌理案牍之吏也

2、,各治其房科之事”是在各级政府机构中从事文书档案工作的没冇品级的办事人员;衙役又称公人、差役、差人,“奔走于公家,执朵役者也”主要是在各级政府机构屮供奔走驱使的行动人员,如门丁、皂隶、听差、捕快、禁卒、快手、弓兵、库子、件作、粮差等。狭义的胥吏是指“统治集团内部界于官和公人之间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仅包括书吏。木文所要研究的胥吏是狭义的胥吏。胥吏不是官,却在政府职能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是官的辅助,也是官的爪牙,是古代官制屮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典故宪令出其手,茯至于兵枢政要,迟速进退无不出其手,一刻无此辈,则宰相亦束手矣。”⑴这是一群不可忽视的人,在政府运作屮发挥着重

3、要作用。明清时期,曲于官僚制度的发展,政府文犊越來越繁兀,书吏在政权机构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明太祖朱元璋曾将明政权概括为君、臣、吏体系,认为:“犬下Z治乱,在于君臣之能不能驭耳。若君能驭臣,臣能驭吏,故治由此始。若君不能驭臣,臣不能驭吏,则乱亦由此始”。⑵清人更直接说:“明与宰相、太监共天下,木朝则与青吏共天下”叫清代的青吏为何能有如此重大的作用,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间题。1、清代胥吏的名称种类及额数清代的胥吏由经制吏和额外吏组成,对于胥吏的总数,很难做出准确估算。虽然《大清会典事例》卷147至卷151详细记载了一段时间内的经制吏额,其中包括京吏1247人,外吏5.4万人。然而这并不

4、是清代胥吏的总数,清代的胥吏队伍还包括为数众多的额外吏。额外胥吏的人数非常Z多,往往超过经制胥吏很多倍。明末清初的侯方域说,“今天下大县以千数,县吏胥三百,是千县则三十刀也”;雍正时有说,“大县多达一人,次者六七百人,至少不下四五百人”,这是清末的数字。清代胥吏严重超编,政府虽几经裁汰,但效果不佳。2.清代胥吏的职责⑴梁章钢《制义从话》卷七《吏典》121余继令《典故纪闻》卷七⑶徐珂《清稗类钞》《胥吏类》胥吏的法定职责是缮写各类文书,收贮政务档案。胥吏是中国占代的文书档案工作者,文书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收文、书稿、缮写、发文、立档、保管、查案等都离不开胥吏之手。3、清代胥吏的政治经济待

5、遇清初承明制,胥吏有工食银,从地方止额钱粮Z存留部分中取得。在编的经制书吏,京中各衙门及各督抚衙门每年给米四石、银三十六两;地方州县衙门每年给银六两。可惜好景不长,顺治九年(1652年)就开始将外省书吏工食银进行裁减。康熙元年(1662年),更将全国范围内胥吏的工食银全部裁去,即胥吏自康熙元年开始不再领得政府的正式俸禄。中央齐部院的书吏主要靠获取一定数额的“部费”。户部主各省款项Z核销和发饌拨款,户部书吏索耍的部费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吏部和兵部书吏主要在文武官员补授选调时索取贿赂;工部书吏在兴修工程时有油水可捞;礼部书吏在科举考试和婚丧等重大典礼上获得额外收入;刑部书吏则当发生人命

6、大案吋可以敲诈勒索、饱具贪欲。部费虽然是政府明令禁止的,然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为了办事方便,地方官和中央部院的长官不得不给书吏纳贿。地方胥吏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办案的各项规费,即在工作中可领到心红纸笔费、抄写费、饭食费等零星收入。正因为内外衙门的书吏可以获得名口繁多的部费、陋规,所以他们屮的有些人实际收入比官员还要高,他们的生活非常富裕,京官贵而穷,胥吏贱而富,这一清代官场的怪现状,充分暴露出清朝统治的严重弊端。4、清代胥吏的选任清初实行援纳制度录用书吏,“按纳银多寡,分送各衙门办事”康熙二年,停止援纳,改为召募成为冇清一代的定制。此外,对于供事和儒士等要求文字能力较高的书吏还实行召

7、募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即口愿报名,七品以上京官保举,吏部主持考试,监察内阁御史与承办官员监试,翰林院满汉学士各一员主持评卷,取定名次,送吏部备案,按名次先后依次录用。在吏治比较整肃的雍正年间,对京内外各衙门的书吏曾一律考试录取,取其“熟于律例,工于写算者”。但这种方法未成定制。5、清代胥吏的政治出路清代胥吏的政治岀路亦是愈来愈窄,前代胥吏出身做至大官大吏的现彖儿乎不复存在。清代虽有胥吏役满考职的制度,无奈清代“别流品而重名器”,极力限制胥吏,胥吏的出路也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