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谈森林湿地的植被恢复

[精品]浅谈森林湿地的植被恢复

ID:46295629

大小:6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2

[精品]浅谈森林湿地的植被恢复_第1页
[精品]浅谈森林湿地的植被恢复_第2页
[精品]浅谈森林湿地的植被恢复_第3页
[精品]浅谈森林湿地的植被恢复_第4页
资源描述:

《[精品]浅谈森林湿地的植被恢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森林湿地的植被恢复综述1、森林湿地的基本概念森林湿地指在地表过湿或积水的地段上,以湿生植物和沼生植物为主,组成的森林植物群落,它是由片状乔木林为优势植被所形成的、由耐喜湿的乔木、灌木为优势植物构成的湿地。森林湿地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由于所含水分丰富,在植物群落的结构、动态以及动物的种类和活动等方面与高地森林相较,具有很多特殊之处。森林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体生态系统之间的交界面,孕育着许多兼性物种与专性物种;森林湿地随着水分状况的变化,养分的输入和输出也发生变化,因此森林湿地是较敏感的区域或交错群湿地

2、植被是生长在土壤过湿、周期性积水或常年浅层积水的湿地生境中植物群落的总体,包括水生、沼生和湿生植物组成,兼具隐域和部分地带性特征。湿地植被是水环境的产物,又是水环境的标志,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和功能的核心,是许多野生动物的食物及栖息地。森林湿地恢复地一般都是退化的低湿地,由于这些地区的土壤长期处于水饱和或水淹状态,土壤中的氧气已被呼吸作用所消耗,土壤孔隙中不仅含有二氧化碳,并且堆积了大量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因此,种植在这些土壤上的苗木必须能耐受经常性的洪水和水涝条件。2、森林湿地的研究现状1、

3、国内森林湿地研究进展早期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对东北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若尔盖高原、西藏高原、新疆、神农架、横断山以及沿海地区的沼泽进行综合考察。20世纪90年代开始通过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湿地资源的分布及发展规律,后来研究重点转向湿地生物的多样性。由于我国的森林湿地大多集中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因此国内关于森林湿地的研究也集中在这些地区。关于湿地交错带演替的理论已有了初步的研究,但对森林沼泽生态交错带群落演替规律研究相对较少,更没有采取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群落的发育对

4、环境的改造作用,很难揭示其演替机制、演替进程和演替结果,因此尚需深入系统研究。大小兴安岭的森林湿地研究,涉及内部机理和规律性的研究较少,更注重森林沼泽的恢复和改造等经营实践活动及其影响。目前人工恢复改造森林沼泽是研究的一个重点,就是在森林湿地内挖沟排水,改变水分状况,促进森林生长,或人工植树,这样可以快速恢复森林湿地中乔木的生长。据统计,全世界有1500万hm2森林湿地进行了这样的恢复改造,这种做法在俄罗斯和芬兰最盛行,我国东北林区也采用了这种恢复改造方式。之后有些学者研究了人工恢复改造的效果,发现

5、湿地排水造林可以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加快树木生长速度,湿地物种出现了由湿生向湿生、中湿生、中生和旱生相混合的转变。但这些定性的研究结论,缺少定量的结果,没有把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引入到评价中,所以并不能得出正确且全面的评价恢复效果。2、国外森林湿地研究进展国外有关森林湿地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湿地群落组成结构、演替规律、生物多样性、生产力及退化植被恢复等方面。Sader利用GIS和TM遥感卫星对美国缅因州的森林湿地作了现状评价研究,Crumpton曾对一些湿地周围一定范围内土地的利用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S

6、chnitzler等人对欧洲和北美东部温带泛滥平原森林的演替规律进行了研究,成为温带泛滥平原森林经营的重要依据。国外的森林湿地同样由于过渡利用及不合理经营,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因发展农业已使早期的1皿0万hm2湿地森林减少到现在的200万hm2,但其中大部分土地由于经常遭受春末夏初洪水危害,不适宜发展农业。美国农业部正在实施自然保护区计划与湿地保护区计划,以恢复森林湿地,在森林湿地恢复实践中特别重视泛滥平原微生境的变化及造林树种对生境的要求,认为地势的微小变化将导致生境质量和树种适

7、应较大的变化3.森林植被恢复总体思路1、适地适树的原则地带性植被所反映的是大气候条件,而小地形所反映的是小气候环境。不同的地形造成的小环境不同,是由于对光、热、水等大气候条件的重新分配而引起的生态条件不同所致。因此,应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这就是造林工作应当遵循的适地适树原则。现代的造林工作不但要求造林地和造林树种相适应,而且要求造林地和一定树种的一定类型、地理种源、生态类型或品种相适应,即适

8、地适树型。2、选择地带性植被作为优势种的重要原则选择地带性植被优势种作为主要造林树种是选择适宜树种的重要原则。众所周知,天然植被是由优势种和伴生种,共同组成和谐、稳定的复层混交结构。其中优势种为其植被的主要成份,它们对地带性的生态条件有最好的适应性,具有较强的生存及更新能力。所以,用它们作为主要造林树种易于获得成功。3、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目前大部分人工林为纯林,结构单一,林下活地被物少,枯枝落叶量低,不仅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功效不好,而且因大部分地表裸露,水分蒸发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