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亚盆地褶皱带构造特征

巴布亚盆地褶皱带构造特征

ID:46302343

大小:3.05 M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2

巴布亚盆地褶皱带构造特征_第1页
巴布亚盆地褶皱带构造特征_第2页
巴布亚盆地褶皱带构造特征_第3页
巴布亚盆地褶皱带构造特征_第4页
巴布亚盆地褶皱带构造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巴布亚盆地褶皱带构造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40卷第1期2016年3月地质学刊JournalofGeologyV01.40No.1Mal-.,2016doi:10.3969/j.issn.1674—3636.2016.01.31巴布亚盆地褶皱带构造特征王涛,陈景阳,张洋,周浩玮,龙旭,段晓梦(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摘要:巴布亚盆地的构造演化主要受控于陆内克拉通裂谷、冈瓦纳裂解、珊瑚海裂开、美拉尼西亚岛弧碰撞4个构造事件,它们共同影响并控制了该带的构造沉积演化和油气成藏。盆地内主要发育3个褶皱带,分别为伊利安褶皱带、巴布亚褶皱带和奥雷褶皱带,它们主要发育压缩构造样式,由于受到挤压应力的强弱变化,褶皱带构造挤压强度北强南弱

2、,构造类型丰富多样。关键词:褶皱带;构造演化;构造样式;巴布亚盆地;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图分类号:P618.1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636(2016)0卜003卜060引言巴布亚盆地的油气勘探始于1911年,但直到1956年才发现第一个油气田。由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山地丛林密布,交通不发达,所以陆地勘探困难,早期以地质调查为主,后来采用直升机吊运钻机与地震采集设备,陆上勘探才取得重大突破,整个盆地90%的油气发现集中在巴布亚褶皱带,所以对于该褶皱带的构造研究尤为重要。结合国内对于褶皱带推覆构造丰富的研究成果,如茅山推覆构造体系(黄润生等,2010)、宁镇剪切挤压褶皱山系(董火

3、根等,1990)、江苏盆岭构造(刘志平等,2014)等,针对巴布亚盆地陆上褶皱带的构造特征进行研究。1区域构造背景巴布亚盆地构造上处于澳大利亚板块、太平洋板块与菲律宾板块交会处,作为澳大利亚板块向北运动的前沿,它记录了第三纪以来澳大利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的碰撞效应,发育成为典型的新生代弧后前陆盆地。盆地整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带9个构造单元(图1),盆地北部为与活动大陆边缘及弧一陆碰撞相关的活动带,由巴布亚活动带、欧文斯丹莱复杂构造带和米尔尼蛇绿岩带组成;往南过渡为褶皱一冲断带,由伊利安褶皱带、巴布亚褶皱带和奥雷褶皱带组成。巴布亚高地位于海上区域,西部紧邻东部高地,北部与莫瑞斯比地槽

4、和米尔尼蛇绿岩带相连。2褶皱带典型构造特征巴布亚盆地处于三大板块交汇处,多期多种应力集中,构造异常复杂,而其中3个褶皱带主要受到2个期次的挤压应力影响,在渐新世末和中中新世遭受2次挤压碰撞。第一次挤压碰撞发生在古新世一渐新世,盆地北部的所罗门海、俾斯麦海和加罗林海依次打开(Jablonskieta1.,2006),受此影响,巴布亚盆地北部在渐新世末遭受隆升剥蚀;第二次挤压碰撞发生在中中新世,由于澳大利亚板块与北部的美拉尼西亚岛弧发生碰撞,盆地进入到前陆造山阶段,褶皱带遭受二次挤压。2次的挤压应力方向都是北东一南西向,晚期挤压构造强化早期挤压。由于挤压应力的强弱变化,形成了如图2的断裂样式。

5、伊利安褶皱带和巴布亚褶皱带的断裂展布方向一致,主要断裂为北西西向,而奥雷褶皱带主要以北北西向为主。收稿151期:2015—03—31;修回日期:2015—05—06;编辑:陆李萍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亚太地区油气资源评价及未来战略发展方向”(201IZX05028-006)作者简介:王涛(198l一),男,工程师,地球物理专业,主要从事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工作。E-mail:wangtaoI@cnooc.corn.cn32地质学刊2016正图1巴布亚盆地构造单元图Fig.1MapshowingstructuralunitsofthePapuanBasin图2巴布亚盆地褶皱带构造纲要图Fi

6、g.2StructuraloutlineofthefoldbeltsinthePapuanBasin纵观3个褶皱带,位于中部的巴布亚褶皱带勘探程度远高于其他2个褶皱带,且大的油气发现也集中于此,地质、地震资料比较丰富,构造样式的研究也最为完整。2.1巴布亚褶皱带结合图1和图2可以看出,巴布亚褶皱带东、西部受挤压程度也存在明显差异:西部受2期挤压影响,挤压强度较大,以发育基底卷入型构造为主;东部则主要受晚期构造挤压影响,挤压强度相对弱一些,以盖层滑脱构造为主,二者以Bosavi转换带为界。同时由于应力传播方向为北东一南西,褶皱带构造挤压强度北强南弱。地表广泛出露Darai灰岩,盖层为白垩系I

7、eru泥岩,主要目的层为侏罗系Toro砂岩。2.1.1基底卷入构造样式基底卷入型构造广泛分布于巴布亚褶皱带西部,主要表现为高角度或者较高角度的逆冲构造类型(图3)。几何形态表现为冲隆型和轻微叠瓦型,构造核部有受到强烈挤压应力而调节应力的反冲断层,使得构造核部进一步隆升。地层上表现为Darai灰岩被大量剥蚀,灰岩之下的Ieru泥岩层和其下的砂岩目的层背斜构造形态保留完整.图3巴布亚褶皱带西部基底卷入型构造样式Fig.3P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