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的“易妻为妾”现象探析

《聊斋志异》中的“易妻为妾”现象探析

ID:46302791

大小:78.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22

《聊斋志异》中的“易妻为妾”现象探析_第1页
《聊斋志异》中的“易妻为妾”现象探析_第2页
《聊斋志异》中的“易妻为妾”现象探析_第3页
《聊斋志异》中的“易妻为妾”现象探析_第4页
《聊斋志异》中的“易妻为妾”现象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聊斋志异》中的“易妻为妾”现象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聊斋志异》中的“易妻为妾”现象探析摘要「易妻为妾”是产生于《聊斋志异》屮《恒娘》篇里的特定语汇。因“易妻为妾”的行为方式,使《恒娘》成为了反映女性嫉妒问题的小说特例。“易妻为妾”揭示了妻妾Z道下的情爱心理特点,演绎了女性面对婚姻危机时的一种反攻战术,并・且展示了古代夫、妻、妾关系的某种真实面貌。对从古至今长期存在的女性“易妻为妾”的心理和行为还需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关键词:聊斋志异;易妻为妾;女性嫉妒;情爱心理;反攻策略中图分类号:1207.419文献标识码:A“易妻为妾”出于《聊斋志异》中的《恒娘》篇[1](P1431),全文出现两处,所指亦冇二,其一是朱氏

2、“每欲易妻之名呼作妾”的想法,其二是恒娘教给朱氏的“易妻为妾之法在小说中,洪大业木来与“资质颇佳”的妻子朱氏“两相爱悦”,后来“纳婢宝带为妾”,宝带远没有朱氏漂亮但洪大业很宠爱她,朱氏不平,洪大业“虽不敢公然宿妾所”,但越发宠爱宝带,疏远了朱氏,夫妻因此反FI。朱氏常常想着丈夫都是爱妾的,那干脆自己也做妾算了。但在邻居狐女恒娘的指点之下,朱氏礼遇宝带、疏远丈夫、敝衣纺绩,乂从穿着打扮、眼神笑容到言谈体态、床第之间来个大变身,朱氏一月复一月地学习并实践了一种“媚”的课程,靠女人的性感魅力专宠于房,夺冋了丈夫的宠爱。这是一个妻妾争宠的故事,但特别在妻妾之间未见正面冲突

3、,而是妻子在设计诱惑丈夫,小说描绘了古代一妻一妾的家庭格局中妻子的心态变化过程以及应对方式,也是演示“易妻为妾”的一篇奇文,其内涵甚为复杂丰厚,有必要深入探讨。一、女性嫉妒时的“容身固宠”之术西方现代社会心理学认为,嫉妒对个体而言是一种心理体验和行为表现,对群体而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范畴。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嫉妒现象无处不在,它既可使个人产生情绪困扰和行为变异,也是导致社会问题的重要因由。在中国古代,嫉妒常被看作是一种古老而又顽固的女性病,历代都冇关于女性“妒”的记载,如南朝宋虞通之奉命编《妒记》、《太平广记》这些类书收集“妒”的内容等,文献甚多,不一一列举。明

4、清小说中有一类专门以“妒”为名的女性形象,女口《醋葫芦》中的都氏,《醒世姻缘传》中的薛素姐,《疗妒缘》中的秦淑贞,在《聊斋志异》中有尹氏(《马介甫》)、江城(《江城》)等,当然最广为人熟知的还是《金瓶梅》屮的潘金莲与《红楼梦》屮的王熙风。在屮国古代文学的形象画廊屮,妒妇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类女性形象。以现在的观点看来,“易妻为妾”无疑也是女性嫉妒心理的一种反应。但是在当时,包括蒲松龄本人,为什么很少有人把恒娘和朱氏称为“妒妇”呢?这主要是因为女性嫉妒的表现方式不同。典型的妒妇形象的行为模式是泼悍奇妒的。《恒娘》通篇没有提到一个“悍”或“妒”字。关键还在于“易妻为妾”之

5、法。朱氏身为嫡妻且比妾漂亮,但洪大业却嬖爱妾,朱氏自然吃醋,于是夫妻“反目”。小说写到这里,如果按另外一个模式,比如《醒世姻缘传》就描写晁源的妾珍哥恃宠而骄设计害死了止妻计氏,照此发展,朱氏、宝带有可能是计氏、珍哥第二。但是这篇小说特别的地方就在于经过恒娘的言传身教,朱氏终于将丈夫从妾身边夺了回来。宝带也“恨洪”,不修饰,发怨言,洪大业甚至“渐施鞭楚”To小说屮恒娘的理论是:“人情厌故而喜新,重难而轻易?丈夫之爱妾,非必其美也,甘其所乍获,而幸其所难進也。”针对男人的这一特点,恒娘的秘诀是:妻子要受宠于丈夫,必须让他时时感到新鲜,感到难于到手。朱氏在她的指点之下,

6、进行了所谓的“七擒七纵”,并重新赢得了丈夫的“爱”。“悍妒”之妇不容甚至妒杀婚姻的第三者或虐待丈夫,恒娘朱氏的行为方式不同,她们的“易妻为妾”之法不是与丈夫对抗而是主动地争取丈夫,并且最终取得了胜利。表面上看来,朱氏是不嫉妒的,但是从她宁可放弃正妻的架子和尊严,希望用“媚色”吸引住丈夫这点看來,她的心理是失衡的。古代有句流行语说:“娶妻娶德,娶妾娶色”,作为正妻用“易妻为妾”之法就不是一般的妒意了。正如英国著名心理学家爱理斯(1859-1939)在《人•性》屮谈到嫉妒心理时论说:“在女人来说,嫉妒会激发她的力量,让她竭尽可能来与对手交战。而她所用的方法种类繁多,并

7、且令人惊叹:其坚持与坚强是男人所不及的”[2](P162)。从这个意义上说,《恒娘》也是一篇反映古代女性嫉妒问题的小说。但“易妻为妾”之法使《恒娘》篇特别,不过也只是方法不同,本质上这仍然是女性嫉妒引发的现象,只是不占明清时期妒妇形象的主流。妒妇在古代是被谴责和批判的对象,对这一点很少有人产生疑义,蒲松龄也是如此。有人说,在古代还没有哪位作家在关注女性悍妒问题上超越蒲松龄的,这种看法虽然有待商榷,但是从《聊斋志异》中不在少数的“奇妒”、“悍妒”的字样中,说明蒲松龄的确很重视这个问题,并且他还在“异史氏口”中强调:“每见天下贤妇十之一,悍妇十之九”(《江城》),并感

8、叹:“家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