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应急避难设施比较研究

中日应急避难设施比较研究

ID:46331672

大小:7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2

中日应急避难设施比较研究_第1页
中日应急避难设施比较研究_第2页
中日应急避难设施比较研究_第3页
中日应急避难设施比较研究_第4页
中日应急避难设施比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日应急避难设施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日应急避难设施比较研究摘要:通过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和设施设计现状的研究,以及现冇中日应急避难设施设计、理论之间的比较,借鉴日木经验,提出基于“平震结合”理念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设施的设计方法,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设施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应急避难设施,中日,研究现状,平震结合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引言近年来我国不断遭受着地震的侵害,减灾防灾已成为一项艰巨的工作。日前,我国应急避难设施发展尚处于初步阶段,针对应急设施的灾后应急功能与城市公共空间的FI常功能相结合的设计、研究比较少。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国口本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本文以口本为例针对防灾计划应急避难设施进行研究,以

2、期探研“平震结合”理念的应急避难设施设计为关键,并为我国未来进行城市防灾建构和应急避难场所设施设计提供参考。应急避难场所研究现状我国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近年来,我国不断增强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和疏散通道,做好灾难疏散准备。全国20个省(区、市)的68个大中城市已建成和正在建设数百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据了解,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省会城市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按照有关规划和标准,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目前,北京、上海及大部分省会城市已经建立并完善了应急避难场所[1]。日本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日木自古便对避难疏散与安置

3、工作有着丰富的处理经验。早在江户时期,当发生地震或火灾Z后,地方政府就会建设“御救小屋”来救助灾民,并提供相关的援助。近代的两次大地震中关东大地震发生时东京就有七成以上的人口因顺利进入避难场所而幸免于难。而在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屮,避难所收容的灾民数一度达到30万人。由此可见避难场所在灾害时所发挥的重大功能。此外,1947年日木所颁布的《灾害救助法》中,也制定了各级政府需要在灾害时提供收容设施的相关规定。在历史经验与法律体系的双向要求之下,制定都市计划时口本各地均特别强调避难场所的规划[2~3]o在日本防灾体系屮,对避难场所的要求是对应防灾机制在各阶段的运作需求对其进行等级的划分,基木

4、上分为紧急收容和长期收容两大类,大致可区分为三个等级,并在全市地图上标示,以此形成整个城市的支援系统。日木经验対我国的启示借鉴口本的经验,根据我国国情,把避震疏散场所可以分为四类[4]:(1)紧急避震疏散场所:是城市居民住宅附近的小公园、小花园、小广场、专业绿地以及抗震能力强的公共设施,其主要功能是供附近的居民临时避震疏散,也是居民在住宅附近集合并转移到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过渡性场所。(2)固定避震疏散场所:面积较大、人员安置较多的公园、广场、操场、体育场、停车场、空地、绿化隔离带等,在受灾时搭建临时建筑或帐篷,是供灾民较长时间避震避难和进行集中性救援的重要场所。(3)防灾据点:抗震防御度

5、高的有避震疏散功能的建筑物,如体育馆、人防丁程、居民住宅的地下室、经过抗震加固的公共设施、高层建筑物中的避难层(间)等,具有紧急避震疏散场所或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防灾机能。(4)屮心避震疏散场所:规模较大、功能较全的一个固定避震疏散场所。其内一般设抗震防灾指挥机构、情报设施、抢险救灾部队营地、直升飞机场、医疗抢救中心和重伤员转运中心等。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该符合“平震结合”理念。平时城市绿地、公园以及广场可以作为具有商业气息的娱乐、休闲场所,紧急状态下又能立即转化为避难之用。虽然大量分析可以得出“平震结合”理念下的应急避难场所比传统应急避难场所有巨大优势这一结论,但如何实现才能使得其发挥最大

6、功能仍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应急避难设施设计研究现状城市公共空间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运动等活动的公共场所,场所中的公共设施是为满足这些基本活动而设立的。同理,应急避难场所是为受灾人群提供临时和长期基本生活保障的场所,其中的应急避难设施就是要满足受灾人群在避难时的基本牛活保障。项目类型基本设施一般设施综合设施I级应急避难场所VVVII级应急避难场所VV~III级应急避难场所V说明:V:具备;一:不具备。根据应急避难场所的分类可以将应急设施分为三部分:基本设施,一般设施和综合设施(如表1)[5]o基本设施配置应包括:应急指挥管理设施、应急集结区、应急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设施、应急供水设施、

7、应急供电设施、应急厕所、应急标志等。一般设施配置应包括:应急棚宿区、应急物资储备设施、应急垃圾储运设施、应急排污设施、应急通道、应急消防设施、应急停车场等。综合设施配置应包括:应急指挥屮心、应急停机坪、应急洗浴设施、功能介绍设施、应急救援驻地等。我国应急避难设施现状根据实地调研和资料查找,国内现有的应急避难场所,大多已建有应急钢筋混凝土化粪池、应急厕所、应急水井、应急蓿水池、应急照明设施、应急发电设施、应急消防设施、应急物资供应点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