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教”试论冯梦龙改编《清平山堂话本》

从“情教”试论冯梦龙改编《清平山堂话本》

ID:46343094

大小:7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2

从“情教”试论冯梦龙改编《清平山堂话本》_第1页
从“情教”试论冯梦龙改编《清平山堂话本》_第2页
从“情教”试论冯梦龙改编《清平山堂话本》_第3页
从“情教”试论冯梦龙改编《清平山堂话本》_第4页
从“情教”试论冯梦龙改编《清平山堂话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情教”试论冯梦龙改编《清平山堂话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情教”试论冯梦龙改编《清平山堂话本》[摘要]冯梦龙将《清平山堂话本》中的11个故事选入了“三言”中的《喻世明言》和《警世通言》,并做了大量的改动。笔者从探究“情教”与“里耳”的关系入手,认为冯梦龙“情教”的实质是以读者为中心,根本目的是“导愚适俗”。冯梦龙选择和改编《清平山堂话本》是“情教”影响下的产物。[关键词]冯梦龙;情教;清平山堂话本;里耳明代洪?F编纂的《清平山堂话本》里面保存了许多宋元时期的话本,后来冯梦龙把其中的11篇选人了“三言”中的《喻世明言》和《警世通言》,其中《清平山堂话本》中的《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简帖和尚》、《陈巡检梅岭失妻记》、《五戒

2、禅师私红莲记》、《戒指儿记》、《羊角哀死战荆轲》、《死生交范张鸡黍》、《李元吴江救朱蛇》这8篇被选人了《喻世明言》,而《风月瑞仙亭》、《刎颈鸳鸯会》、《错认尸》这3篇被选人T《警世通言》。需要注意的是,冯梦龙对这些入选的故事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以《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为例,据粗略估计,冯梦龙所作的改动竟然达到了74处之多。那么,冯梦龙为什么会带入选的小说进行大量修改?笔者通过认真分析冯梦龙的《情史?叙》、《喻世明言?叙》以及《醒世恒言?叙》,又仔细研究了冯梦龙对《清平山堂话本》11篇小说的改动情况之后认为:这是在冯梦龙“情教”影响下的产物。一、冯梦龙“情教”探微冯梦龙

3、的“情教”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思想,这种思想以“情”为本体,而且深受同时期王阳明、李贽、汤显祖等人的影响。张浩《冯梦龙“情教说”对其创作实践的影响研究》一文详细论证了冯梦龙“情教”与三者思想之间的关系:即王阳明的“心学”在理论冯梦龙“情教”的形成,强调“人的本性需要一个净化的过程,真挚的“情'源于心灵的净化,只有纯净的心灵才能产生出绝假存真的“情”';继承并发展汤显祖的"至情说”,进一步协调“情”与“理”的关系。上影响“情教”,并奠定其基础;李贽“童心说”影响因此,冯梦龙的“情教”并不是无根之水,而是有渊源可循的。而冯梦龙提出“情教”,目的在于读者,可以说,冯梦龙的“情教

4、”是以读者为中心的。这可以从《情史?叙》、《喻世明言?叙》以及《醒世恒言?叙》中窥见一二,也可以从入选“三言”小说题材类型得到证明。首先,什么是“情教”?冯梦龙是非常尊崇情的,在《情史?叙》中,他把“情”推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甚至认为天地万物,因为“情”才“生生而不灭”。而且“情”还具有巨大的力量,不但可以作为线索把万物贯穿起来,甚至还可以让盗贼不作,奸尢不起。除此之外,“情”是无处不在的,“子有情于父,臣有情于君,推之种种相,具作如是观”,由此,冯梦龙才“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因此,冯梦龙所谓的“情教”,就是指“以情教众生”。但是冯梦龙所“情教”的“众生”并不是广

5、义上的“芸芸众生”,而是狭义的、有所特指的'‘众生”,这里特指“里耳”:“大抵唐人选言,人于文心;宋人通俗,谐于里耳。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则小说之资于选言者少,而资于通俗者多。”“此《醒世恒言》四十种,所以继《明言》、《通言》而刻也。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崇儒之代,不废二教,亦谓导愚适俗,或有藉焉。以二教为儒之辅可也,以《明言》、《通言》、《恒言》为六经国史之辅,不亦可乎?”冯梦龙以情教之的“里耳”具备两个特点:"愚”、“俗”。所谓“愚”,即指那类不具“文心”,或者不能领会儒家圣贤之经典,或者被世间声色犬马、贪嗔

6、痴等种种欲望迷惑之人;“俗”即“世俗”、“通俗”,所谓“世俗”是指像贩夫走卒这样文化程度一般、甚至不识字的一般人、普通人。“六经国史而外,凡著述皆小说也。而尚理或病于艰深,修词或伤于藻绘,则不足以触里耳而振恒心”,这就要求文学作品务必“通俗”。可见,冯梦龙对“情教”的对象十分明确,那就是像“里耳”这样的一般人、普通人,事实上,这就是冯梦龙的目标读者。正因为“里耳”具有上述特点,这就使得冯梦龙立“情教”以“导愚适俗”。这样一来,“情教”无疑就成为了一种教化目的。《醒世恒言?叙》说,“崇儒之代,不废二教”,这说明,冯梦龙不仅尊崇儒家,而且还尊崇道家和佛家,所以,冯梦龙向“

7、里耳”传播的是儒家、佛家以及道家的价值观,而这也是冯梦龙的目的所在。具体来说,冯梦龙肯定儒家的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他在其所编选的小说中,总是给那些符合儒家立场的人物予以赞扬,对那些背离儒家立场的人物给以鞭笞。同时,冯梦龙也很肯定佛家的因果报应,天道轮回,所以冯梦龙在小说中要求人们尊佛拜佛,不要为非作歹,要积德行善。冯梦龙对道教的肯定则体现在神仙传说的选择上,他要求世人相信神仙存在。另外,有关爱情婚姻的小说在“三言”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与冯梦龙的“以情至上”的观念有很大关系。不过,虽然冯梦龙十分崇尚“情”,肯定人的自然欲望,但这必须以符合儒家道德伦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