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到言语李民论文

从语言到言语李民论文

ID:46343865

大小:6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2

从语言到言语李民论文_第1页
从语言到言语李民论文_第2页
从语言到言语李民论文_第3页
从语言到言语李民论文_第4页
从语言到言语李民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语言到言语李民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语言到言语——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新诗对语词的选择西南石油大学李民在所有的文学体裁当中,对语言的选择最苛刻的莫过于诗歌。从古典诗歌的讲求炼字到今天的对语言传统的颠覆和改造,无不渗透着诗人对语词的呕心沥血式的参悟,所以,有人把诗歌叫做“语言刀刃上的舞蹈”。语言是约定俗成的言语,是具有严格表达规范的符号系统,其能指和所指是明晰的、固定的;具有指事性、再现性。而言语是个体性的,具有个人表现特性和非规范性,其能指和所指具有不确定性。而当某种言语现象被广泛的使用、其能指和所指逐渐被固定以后,言语就跨入到语言的行列。“普通意义是诗的最大障碍物”。作为一种重在表现而非

2、再现的文学体裁,个性特征的凸显使诗歌不得不时刻与语言作斗争,不断创造出彰显诗人个体特色的言语,以言语对抗语言一一“有预谋地杀害所指”,不断地扩大能指,或者不断地丰富能指和所指的层次性和多义性,把语词的重点从语言的表层法则和结构转移到其背后所蕴含的精神能量。这,也许是诗歌在语言层面的终极任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文坛的解冻时期,文化与思想的解冻使诗人欣喜若狂,诗性的回归以及对诗歌语言的探索有力的推动了诗歌的发展。从朦胧派的启蒙式创作到第三代的反崇高,再到九十年代的个人化写作以及“下半身”流派和180后的写作,无论是尚仲敏的“诗歌从语言开始”还是韩东的“

3、诗到语言为止”,对于语言的探求成为诗歌突破重围的一个重要途径。首先是朦胧派诗歌对诗本质的思考。当诗性思维的钳制消解之后,诗人从诗的本质入手进行反思,摒弃了诗语言的工具性和政治性的沉重枷锁,从诗之为诗的特性寻求诗意的表达。表现为语言的精致华美,能指和所指间距的扩大极其带来的表现的朦胧性。朦胧派诗人以启蒙者的姿态雄居诗坛,语言的高雅华美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的完美结合,使诗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舒婷、顾城、芒克、江河等人代表了这一代诗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已成为传诵一时的名篇。在这里黑夜”的传统意义上的能指和所指已经

4、被彻底颠覆,隐藏在它背后的所指意义是复杂的、丰富的。而下一句中的光明与它遥相呼应,进一步丰富了语词的组合意义,把诗人意指推向更深远的空间。再以北岛的《回答》为例: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句子,但是由于语词的能指和所指的断裂,就把传统的语言演变成了具有诗人个性的言语:世俗的卑鄙和人格的高尚对立,庸俗的通行证和永恒的墓志铭相对立,镀金的天空和死者弯曲的倒影相对应,诗歌语言的张力毕现,撼人心魄。其次是第三代对朦胧诗的颠覆与反叛。朦胧诗之后,一些诗人对于朦胧诗的贵族化倾向提

5、出质疑。出于对平民情感的关注,第三代诗人竖起反崇高的旗帜,力图颠覆朦胧派诗人在语言方面过于神秘和典雅的倾向。它们认为,朦胧派所具有的那种贵族化的矫情与平民的生命意义存在着隔阂,而口语化才能使内心与语言高度统一。要用语言呈现一种生命的感觉状态,要重视语词新语意的发现、词汇色彩以及词语关系的选择,提倡语言的俚俗化,从而建立不同于语言规范的个人言语系统。比如“他们”派弱化语义,而非非主义者认为“非非意识是从对语言的不信任开始的”,通过变构语言以变构传统,他们认为一切都被符号化、语义化,人也委顿得失去了应有的生命活动。这些诗人甚至主张在诗歌中逃避思想、逃避知识

6、、逃避意义,超越逻辑、超越理性、超越语法,超越“是”与“非”的二元论,变语言的两种对立系统为多种乃至无穷尽的系统,废掉语言与经验世界,打破语词之间的惯常搭配,如尼采所说"形容词是名词的仇敌"。“把流出的泪水咽进肚子里/在厕所里尽量把屁放响”(娄方《印象》),俚俗化的语言表现的却是人生惯常的压抑、无奈和性格的扭曲。但同时,对于传统语言解构的极端追求又使“非非主义”者走入了死胡同。如蓝马的《茶道》;彗星的一只脚在音乐树前越吹越响一排孔雀旋即回复到路灯上茶开始特殊地停着我的左脸和右脸漂浮打旋鸟终于挣出那个平面对于能指的迷恋和语言狂欢使能指系统构成的完备的、可

7、视的语言的形象功能荡然无存,这种语言符号的自由组合的能指漫游也使诗歌回到了语言能指本身,物象背后的深度内涵和象征变得虚无而不可解。整个诗歌像是又回到了二十世纪欧洲的象征主义时期,这不能不说是诗歌的一种悲哀。再次是九十年代的个人化写作对诗歌语词的观照。认识到诗歌在“非非”派及“他们”派那里已经陷入泥潭,九十年代的诗人则“努力在语言和现实的联系中寻觅介入现实和传统语境的有效途径及方法”,弘扬个人话语权力而又超越个人话语,突出独立的声音、语感、风格和个人间的话语差异,塑造独具魅力的个人化言语,并力求在日常生活中挖掘诗意,表现出现代社会普通人生存的境遇和感受。

8、这一时期的诗人决绝象征、隐喻和意象,轻视所指使诗歌降为情绪层的发泄,认为指称性的语言丧失了诗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