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古诗教学中插图的有效运用

例谈小学古诗教学中插图的有效运用

ID:46352512

大小:6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2

例谈小学古诗教学中插图的有效运用_第1页
例谈小学古诗教学中插图的有效运用_第2页
例谈小学古诗教学中插图的有效运用_第3页
例谈小学古诗教学中插图的有效运用_第4页
例谈小学古诗教学中插图的有效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谈小学古诗教学中插图的有效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例谈小学古诗教学中插图的有效运用[摘要]小学语文教材屮入选了许多古诗,但古诗因其语言简洁、抽象,很多作品乂有其独特的创作背景,因而理解诗意,体悟诗情成为教学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许多古诗配有插图。在教学中,如果能有效地运用好这些插图,不仅能突破古诗教学的难点,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整体意境,还能进一步落实古诗的语言训练,品味古诗的表达效果。[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插图运用[中图分类号JG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095-3712(2013)32-0012-03[作者简介]顾军然(1980—),男,江苏淮安人,本科,江苏

2、省淮安市新安小学教师,小学高级。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多首占诗,在这些占诗编排中,编者精心选配了一幅幅合乎意境、引人入胜的插图。这些插图中既有清新淡雅的水墨画,也有五彩缤纷的水彩画,它们用生动多变的线条、形象直观的画面,为学生开辟了一方领悟诗意、体会意境的空间。但教学屮,许多老师觉得古诗插图和正常文木插图一样,只是起到形化文木内容、活跃教材版面的作用,对古诗插图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的把握不够。教学中,教师要么先观察,便弃之,要么后欣赏,便了之。其实,如果教师有效地运用好这些插图,不仅能突破古诗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整体意境,还能进一

3、步落实古诗语言训练,品味古诗的表达效果。因此,教师只要增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充分挖掘古诗插图的效能,就能大大提高小学古诗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活用:突破古诗的教学难点小学占诗教学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往往是教学的难点O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灵活运用插图,往往能突破难点,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案例:国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课《山行》教学片断:师:同学们,初读了古诗,你们读懂了什么?哪位同学先來交流?生:我读懂了“白云生处有人家”就是说白云很深的地方有儿户人家。师:是吗?请同学们观察插图,看看这几户人家在哪里?然后发表见解。(

4、学生观图)生:这几户人家画在半山腰处,并不是白云很深的地方。生:我认为如果是白云很深地方,那就看不清楚,而插图上画的几户人家很清楚,所以不是的。师:你们说得很有道理,那这句诗中的“生处”应该怎样理解呢?生:我认为应该是白云刚刚产生的地方。生:我也认为是“产生”的意思,白云产生的地方正常也就在半山腰的位置。师:你们结合插图读懂了古诗,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真了不起!古诗中难于理解的宁词是古诗教学的“拦路虎”。那么如何理解这吐词语,突破教学难点?维果斯基说过:“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

5、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因此,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解和分析字词意思,强行将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这样不仅不能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古诗整体意境的感受。教学屮,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将《山行》这首诗中的“生处”写成“深处”,其实就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生处”的含义而造成的近音混用。乌屮斯基说过:“儿童的天性明显地要求直观性、形象性案例中,教师善于活用直观的插图帮助学生进入形象的思维状态,将古诗中的文字和学生可知可感的插图结合起来理解,这样,学牛对于古诗的理解便能化难为易。二、巧用:感受古诗的整体意境钱正权先

6、生说过:“小学占诗教学如果仅讲意思是最没意思的。”因此,小学古诗教学还肩负着体会意境、感受诗情的重任。在感受古诗整休意境上,教学插图的巧用也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案例:国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课《峨眉山月歌》教学片断:师:同学们,请仔细欣赏课文中的插图,你看看,月色朦胧,山影、树影、月影都投射到江水中,随波摇曳,此时,你和李白一道欣赏着月色,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观图)生:我觉得眼前的景色真美,真让人心旷神怡!师:那么,李白觉得眼前的景色美吗,他心里更多的感受是什么?生:李白的心里更多的是在思念刖友、思念亲人、思念家乡…师:我们的

7、眼前虽有那高耸的(指着插图上的峨眉山)(生齐读峨眉山)。师:我们的眼前虽有那半轮的(指着插图上的明月)(生齐读明月)师:我们的眼前虽有那山影、树影、月影投射到的(指着插图上的江水)(生齐读江水)师:然而,李白的眼前有的只是朋友、亲人、家乡,他并没觉得这些美景能够留住自己那颗思念之心。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來读一读古诗。土吕龄在《诗格》中提出:“诗冇二境,即物境、情境、意境。”而学习古诗贵在体会“意境”。“意境”是诗人的情感与所描绘景物相结合而达到的一种完美和谐的艺术境界。体会古诗的整体意境往往是难以言传而又余味无穷的。因此,教师

8、要把诗教好,学生要把诗弄懂,让诗歌真正发挥其作用,关键在于领悟诗的意境。如何才能把学生引入到诗歌所创造出的美好境界屮去呢?本案例屮,教者巧用诗屮插图,让学生在欣赏插图的基础上表达感受,随后再去揣摩诗人李白的心境,两者之间进行强烈的心境对比,以此反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