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弱势族群

科技与弱势族群

ID:46361709

大小:225.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23

科技与弱势族群_第1页
科技与弱势族群_第2页
科技与弱势族群_第3页
科技与弱势族群_第4页
科技与弱势族群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技与弱势族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科技與弱勢族群CaringtheNeedsPopulation inChangingTechnologyAge台大社會工作學系王麗容教授2004.12.17Outline一、科技時代的弱勢族群二、科技人與關懷的社會三、我們對社會弱勢者可能的假設四、假設不同,關懷邏輯有別,關懷策略不同五、我們能為弱勢族群做些什麼?一、科技時代的弱勢族群(1)1.因失業,失去經濟資源和「社會位置」的社會底層人2.因移民,無法適應新社會環境的社會漂泊人3.因單親,無法具有所謂“完整家庭”依靠的家庭4.因種族,無法獲得同等社會資源、機會與權力的族群5.因身障,缺乏良好的社會照顧與社會支持的

2、一群一、科技時代的弱勢族群(2)6.因流離,缺乏固定居所與社會安置的街友(流民)7.因性別,處於支配與被支配下的不利處境者8.因貧窮,長期處於經濟匱乏的社會邊緣人9.因商品化婚姻,處於階層化、奴役化的外籍新娘二、科技人與關懷的社會(1)1.溫世仁典範的社會衝擊:(1)溫馨的社會,需要「經濟巨人」的支持(2)社會的關懷,可以「多元取向」的發展(3)生命的意義,詮釋者不只是個人也來自社會(4)科技人不只是有理性特質,更有感性的內涵(5)「經濟人」並非只有coolmind,也有warmheart(6)關心、關愛與關懷是超國界、超種族、超宗教…。二、科技人與關懷的社會(2)

3、2.林百里典範的社會感動:(1)人文關懷的觸角,可以從職場延伸到校園(2)社會關懷的實踐,可以是永續的教育投資(3)經濟人與社會人特質,可以融於一身,形成一股帶動社會變遷的力量3.其他科技新貴……三、我們對社會弱勢者可能的假設(1)1.個人歸因論(1)從個人主義出發,視問題與問題成因為個人或個別家庭的責任(2)個人之經濟弱勢,來自個人的缺陷、個人工作意識、個人缺乏遠見的投資(如人力資本的投資)(3)個人其他弱勢,來自個人認知不足、不正確的生活價值觀、不好的人際互動能力、不符合時代需求的意識形態…..三、我們對社會弱勢者可能的假設(2)2.社會歸因論(1)從集體主義出

4、發,視問題與問題成因為社會集體的責任(2)個人之經濟弱勢,來自社會結構性因素,包括就業機會不足,職場歧視、技術轉銜訓練不足、國際經濟發展趨勢的衝擊、國家社會安全網提供不足(3)個人其他弱勢,來自社會給每個人的社會化觀念有問題,造成各種歧視或父權意識等等四、假設不同,關懷邏輯有別,關懷策略不同(1)1.個人歸因論之關懷邏輯與策略:(1)關懷的策略從“個人或個別家庭”的「缺陷」著手(2)「病理模式」或「缺陷模式」的策略是工作的基本準則(3)從個別諮商、輔導、治療之臨床服務到人力資本的再投資,例如職訓、再教育……(4)關懷者的角色:輔導、諮商、教育、治療四、假設不同,關懷

5、邏輯有別,關懷策略不同(2)1.社會歸因論之關懷邏輯與策略:(1)關懷的策略從“社區或整體社會”的「問題」著手(2)「社會正義模式」或「社會變遷模式」的策略是基本主軸意識(3)從法令制定、社會政策的介入,到長期社會運動的投入,或是其他影響個人的社會結構性因素之介入(4)關懷者的角色:社會倡導者、社會變遷的帶動者五、我們能為弱勢族群做些什麼?(1)1.從「心」出發:(1)利他主義觀:關懷他人不只是嘉惠他人,更是嘉惠自己(2)「社會權」(利)意識觀:關懷他人是集體社會責任,也是每個人的責任(3)社會穩定觀:關懷他人不只是造就別人,也是造就自己(4)社會變遷觀點:個人關懷

6、他人就是啟動「明天會更好」的小小螺絲釘五、我們能為弱勢族群做些什麼?(2)2.以「愛」為基點:(1)個人之愛:美麗、至誠(2)家庭之愛:溫馨、共鳴(3)宗教之愛:宏遠、高超五、我們能為弱勢族群做些什麼?(3)1.從「小處」做起:(1)學習“支持他人”、“同理他人”,你可以是「心靈捕手」(2)學習“敏於自己、敏於別人”,你會伸出正義的手(3)學習“多一點參與,多一點關懷”,你會有更多的滿足ThankYouforYourAttention!HopeYouHaveLearnedSomethingFromThisPresentatio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