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需要怎样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需要怎样的教学设计

ID:46368409

大小:50.6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3

新课程需要怎样的教学设计_第1页
新课程需要怎样的教学设计_第2页
新课程需要怎样的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需要怎样的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课程需要怎样的教学设计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笔者听过不少语文公开课、示范课也多次参加评课每一次听课总有这样一种感觉:无论课教得怎样执教者在教学设计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有的甚至对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精雕细刻而多媒体的运用更是使预设的教学程序固定化有些课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也安排学生“探究”组织学生讨论但只是在教师“设计”的范围内进行不能越过“雷池”总之教学过程不是以课堂上的学情为转移而是以教师设计的教案为转移  笔者以为重视教学设计无可厚非但精雕细刻却大可不必课堂上也无须死抠课前设计的教案一堂课在大的环节上应该合理安排力求清晰但如果每一

2、个细小环节都考虑得十分周到甚至天衣无缝必然会剥夺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而“精雕细刻”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它便于教师的课堂操作还可以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闪失”这样的课堂教学显然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意志学生在课堂上自始至终听任教师的摆布虽然也不乏思维活动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为教师的课堂操作服务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摆出一副“先知先觉”的架势把自己的阅读体验通过各种手段强加给学生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与教师达成共识这样的课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根本不能沉下心来深入文本独立思考更不能发表不同的意见  成功的课堂教学

3、应是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其教学设计决不是用连环套似的操作程序来控制学生而是致力于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自由探究、多向交流的情境和氛围是一种宏观调控它只需在总体上构建合理的框架并明确师生努力实现的三维目标而具体过程则留待课堂上灵活处理它必须留出一定的空白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去填补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也应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参与者因为只有他们最了解自己的学情事实上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教师在课前根本无法预料的情况这便要求教师根据学情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步骤在必要时甚

4、至可以改变“既定方针”你若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就应该让学生分享课堂控制权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发表独立的见解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大胆批判这样的课必然充满“悬念”甚至会发生“意外”可以说一堂毫无“悬念”即完全按照精雕细刻的教案施教的课不能看作成功的课  诚然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设计也是一门艺术但这种艺术不是体现在如何“教”出观赏性“教”出新花样;而是体现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指导如何使学生从学而无疑走向学中生疑如何对不断变化的教学情境作出即时判断和处理对放开学生手脚后难以避免的过头现象适时

5、纠偏尤其是在发生“意外”时处惊不变驾驭得当这无疑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新颁布的《课文课程标准》正在使语文教学发生根本的变革这一变革无疑会引发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型和教师的角色转换如《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尽快走出封闭、狭隘、垄断的阴影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语文教师放下架子不再以课程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权威自居而是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合作伙伴式的交往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发挥指导

6、的作用还可以从学生各具个性的感悟和体验中受到启示得到新的收获从而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打破传统的模式从有利于教师的“教”转向有利于学生的“学”从注重操作转向注重调控从不变转向可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自由发展的空间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广东省深圳市北师大南山附中 杨先武  来原《中国教育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