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

ID:46386788

大小:6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3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_第1页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_第2页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_第3页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陈际明姜舒文胡卓南摘要: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层次的集中体现,抓好专业建设对于高职院校意义重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应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明确专业建设的定位,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形成有助于专业建设的有效机制;构建与专业建设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有效机制;课程体系专业是高职教育与社会市场需求的接口。在高职教育大发展.特别是强调高职内涵建设的今天.抓好专业建设意义重大.一、髙职院校专业建设应遵循的几个原则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要面向市场。贴近市场需求.尤其是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高职专业建设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专

2、业设置应具有前瞻性.适应社会需求.即高职院校要针对地方、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客观地设置专业,为新的产业岗位和社会职业流动群体.为下岗工人再就业提供新的就业知识和技术支撑。在专业设置时.要适当具有前瞻性。只有这样.才能既让专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又能及时适应社会需求.肪止出现专业设置的滞后性。2.专业设置要克服盲目性.专业设置切忌跟风.社会上什么专业热门就办什么。不进行认真调查研究,不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师资结构、特色。不兼顾本区域经济发展.只一味追求“热门”,势必造成专业仓促上马。不利于学生的培养.也不利于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3.专业口径要“宽

3、窄并举”.专业E1径过“宽”.就不称其为专业:专业口径过“窄”,就很难适应社会职业领域发展的变化。专业口径既要考虑职业岗位变化的适应性,又要考虑就业岗位的针对性。总之。专业E1径的设置要宽窄并举.既不要把专业面定得太“宽”.使课程体系无法保障:也不要把专业面定得太“窄”。缺乏适应性。考虑采取多设知识接口.加强专业知识的融合性。通过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拓宽专业基础.增强专业适应性。还可通过选修课的开设.保证专业口径的适当。二、高职院校应形成专业建设的有效机制1.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专业指导机制。学院应成立由社会用人单位专家、专业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建

4、设指导委员会的工作主要有:一是指导专业设置。在老专业的调整、新专业的设置中.我们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并对专业调整、设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论证。如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汽车分院的汽车维修专业.就是在广泛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汽车产业的发展而专门开设的特色专业.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声誉。二是指导构建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文件。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请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以论证.确立具体可操作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三是指导和培养“双师型”教师。每年安排专业教师至少一个月的社会实践.请专家指导.了解专业相应岗位能力的构成。熟悉实际

5、岗位的操作流程、方法和技能。通过教师实践,促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研究,把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落到实处。四是请专家讲课、开讲座。邀请安排相关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直接将企业实际做法引入课堂.教得有用。学得有效。同时请专家不定期来学院讲座,把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具等及时传授给师生。营造了师生与专家互动的氛围。五是指导学生实践。学生实践的指导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指导学生的岗位实践;另一方面对学生与岗位的适应性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专业能力、敬业精神、遵守公德、责任意识、吃苦耐劳、服务意识、团队合作、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等,专家的评价客观公正.对改进人才培养

6、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1.规范教研室管理,形成专业责任机制。教研室作为教学基层一线的管理机构,其作用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专业建设的开展和深化。给予教研室主任相应待遇.强化教研室专业建设的功能,明确教研室主任岗位目标责任制。要定期举办教研室主任业务研讨会。促进相互交流:制万方数据订教研室工作条例。对教研室业务活动的开展、教材编写、资料收集及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优化、实施效果检查及实训基地建设等提出要求,为专业建设提供有力保证。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形成专业动力机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要以人为本,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带

7、头人培养。要制订切实可行的专业带头人遴选方案。虽然专业带头人的产生主要靠自己的勤奋努力.靠自己取得的成就靠自己的人格魅力自动形成.但作为学校领导和人事部门。更应该有计划、有组织的去培养、引进专业带头人。因为,专业带头人的产生绝不能靠行政命令去“封”.靠“封”产生的“专业带头人”既不能长久。也不能完成专业建设的重任。同时,应该看到.专业带头人固然重要,专业教师队伍更重要,没有一支年龄、学历、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专业建设将是一句空话。在教师队伍建设时.要切忌单纯学历提高的师资培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