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教师闲暇生活指导

农村初中教师闲暇生活指导

ID:46390292

大小:7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3

农村初中教师闲暇生活指导_第1页
农村初中教师闲暇生活指导_第2页
农村初中教师闲暇生活指导_第3页
农村初中教师闲暇生活指导_第4页
农村初中教师闲暇生活指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初中教师闲暇生活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初中教师闲暇生活指导”课题研究方案海安县角斜中学“农村初中教师闲暇生活指导”课题组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综观国内外研究领域,对现代意义的闲暇生活指导,国际上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认识。本世纪80年代在美国首先发起的现代闲暇教育与过去的闲暇教育在性质、对象和范围上都有本质的区别,现代闲暇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种普遍的权利和需求。1984年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一次有关闲暇问题研究的世界性大会,标志着闲暇教育成为全球性的教育领域内的全新课题。就国内而言,人们对闲暇及闲暇教育已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江苏教科所陈乃林、孙孔懿研究员《终身

2、教育理论视野中的闲暇教育》和南师大冯建军、万亚平的《闲暇及闲暇教育》以及曲阜师大庞桂美的《我国闲暇教育研究述评》等研究报告对闲暇生活指导的目的、意义、性质作了剖析。农村初中为了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竭力争取高分率和升学率,教师往往都是全负荷地投入到工作Z屮,很少有时间处理自己的事情,严重损害教师的身心健康,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这对教育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信号。目前,根据屮国屮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对国内中小学教师的心理检测表明,接近五成的教师存在心理障碍。对于心理存在障碍的原因,近五成受检测的教师认为是“工作太累”o不少农村初中教师英年早逝,不能说

3、这与“闲暇”没有关系。农村初中教师正确利用好闲暇时间,能够促进其教师专业发展,让教师有充分的发展空间,明确口己的教学方向和教学策略的空间;能够和睦家庭,促进农村初中和谐校园的创建;能够有益于教师身心健康,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在初中教师开展闲暇生活指导,对于塑造具有全面素质的21世纪人才,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长远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现实的需要,更是人的终身发展的需要,它不但能提高教师的休闲生活质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能够影响整个社区的风气,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二、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一)课题界定

4、1、闲暇:按个人意愿休息、娱乐、满足多种需要的自由时间。它不只是一个客观的吋间概念,而更是一个心理概念,闲暇的本质是自由。2、闲暇生活:通过个人思考、评价和做出的自己闲暇的选择与决定。农村初中教师闲暇生活包括工作FI的课余吋间、双休日、节假FI及寒暑假。3、闲暇生活指导:指导人们有价值地选择闲暇生活,并认识这些选择对个人的生活、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其理想结果是形成负责任的、有价值的闲暇活动。4、农村初屮教师闲暇生活指导:依据农村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冃的、有意识地对教师进行闲暇生活指导。角斜初中是典型的农村初中,本课题就以角斜初中为研究

5、对象,探索健康、积极、多彩的农村初中教师闲暇生活方式。(二)支撑性理论:本课题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三大方面:1、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每个人都有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等渐次提高的需要。在这五个需求层级中,后三个需要对教师尤为重要。单调机械的工作导致了教师的心理疲劳,调节这种疲劳的最好方法就是用健康、宁静的闲暇生活改变原有的工作节奏,满足教师的多方心理需求。闲暇作为一种特殊的生命状态与文化形态,往往以渗透、融合、感染、凝聚、熏陶、净化等多种形式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改善人的生命质量。它的意义不在于恢复体力,而在于精神的调整与升华,在于人

6、的广泛需要得到全面、完整、口由地发展。选择了闲暇,实际上就是选择了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有益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益于一个人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那些学会了既能享受工作,又不浪费自由时间的人,才会感到他们的生活是一个整体,才会感到生命的价值。未来不仅属于有知识的人,更属于那些聪明地利用闲暇的人。2、终身教育理论:闲暇生活指导在今天之所以受到高度重视,主要源于教育口身发展的内在原因。闲暇教育既有始于古希腊时代的悠久的思想渊源,更来口今天人们对现实教育的反思,对现代教育功能的再认识。在传统观念中,公共教育一直是为人们“谋生”服务

7、而不是为“生活”服务,因此,当今天“谋生”不再成为人生主要问题时,许多人就不知道如何去安排“生活”。而“从生存的重要意义出发,终身教育包括大量新型的适应个体存在所必需的新的方式”,因此,它需要“冲破学校体制的束缚,以占有既和工作有关又和闲暇有关的人类活动的全部。”这就要求终身教育应寻求“既与工作联系起来,也与闲暇吋间联系起來”的途径,这样,闲暇教育将成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主要环节,成为终身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3、人本主义理论:教育“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全面素质为目标,正视人的存在,开发人的作用,挖掘人的潜能。真正的闲暇是以自由为本质的。马克思说:“每个人

8、的口由发展是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o基于上述论点,闲暇生活指导就要求作为社会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