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蓓锋论霍米巴巴的文化翻译

倪蓓锋论霍米巴巴的文化翻译

ID:46397203

大小:6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3

倪蓓锋论霍米巴巴的文化翻译_第1页
倪蓓锋论霍米巴巴的文化翻译_第2页
倪蓓锋论霍米巴巴的文化翻译_第3页
倪蓓锋论霍米巴巴的文化翻译_第4页
倪蓓锋论霍米巴巴的文化翻译_第5页
资源描述:

《倪蓓锋论霍米巴巴的文化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霍米·巴巴的文化翻译OnHomiBhabha’sCulturalTranslation摘要:后殖民理论大师霍米·巴巴提出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思想,认为两种文化之间存在一个“第三空间”,文化翻译通过边界协商生产异质性文本,具有强大的意识形态操纵能力,可以塑造民族身份和民族认同。巴巴文化翻译理论的提出进一步推动了后殖民理论与翻译研究的结合,为翻译研究在全球化背景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关键词:霍米·巴巴;第三空间;边界协商;异质性;民族认同Abstract:HomiBhabha,aleaderofpost-colonialism,putforwardhisculturaltran

2、slationinthecontextofpost-colonialismwiththeconceptsofthethirdspace,borderlinenegotiations,foreignness,andnationalidentity.Histheoryreallypromotesthecombinationofpost-colonialtheoryandtranslationstudies,andaffordsanewresearchperspectiveintothetranslationstudiesundertheglobalizationcontext.Key

3、words:HomiBhabha;thethirdspace;borderlinenegotiations;foreignness;nationalidentity一、引言霍米·巴巴(HomiK.Bhabha,1949-),出生于印度孟买,当代后殖民主义理论大师,与萨义德(EdwardSaid)、斯皮瓦克(GayatriC.Spivak)并驾齐驱。同其他两位后殖民理论家相比,巴巴最年轻、最富活力和创造力,其民族文化背景也更为复杂,更是凭借着犀利的见解在后殖民研究领域影响日增。他最具影响力的著作《民族和叙述》(NationandNarraion,1990)和《文化的定位》(TheL

4、ocationofCulture,1994)已成为西方后殖民研究的必读书目。巴巴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以及福柯的后结构主义理论,开拓了独树一帜的解构性后殖民文化研究。他的文化翻译理论(culturaltranslation或曰文化转换)创立的一系列“第三空间”、“边界协商”、“异质性”等后殖民术语俨然成为后殖民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概念。巴巴的文化翻译理论利用“第三空间”,通过边界协商,力求语言的异质性,赋予了翻译一种文化非殖民的政治意义。他认为进行文化翻译的过程就是进行文化身份认同的过程,文化翻译是少数族文化存活策略。巴巴的文化翻译理论作为一种后殖民主义话语理论,消解

5、了文化霸权地位的假想神话,从文化层面有效地冲击了翻译研究领域的文字翻译主导地位,给全球化后殖民语境下民族文化身份研究提出了崭新的翻译策略。二、霍米·巴巴的文化翻译巴巴在《新鲜的东西是如何进入世界的:后现代空间、后殖民时代和文化翻译的试验》(“HowNewnessEnterstheWorld:PostmodernSpace,PostcolonialTimesandtheTrialsofCulturalTranslation”)一文中阐述了少数族文化存活策略文化翻译的概念,并认为文化翻译者的任务就是重新进行民族文化定位。历史的发展、民族疆域的拓展、全球化的挺进、多样文化的趋势造成了混

6、杂,这种混杂的“间隙”使文化翻译成为可能。巴巴认为“那是一种作为‘生存(survival)’的翻译的梦想,正如德里达将本雅明的翻译的来世生命(afterlife)之概念的时间翻译成survivre,也即生存在两可之间的行为。”[1]2277“翻译就是文化交流中的施为性(performative),是语言的阐发(postitionality),而不是语言的命题(propositionality)。翻译的符号不断地分辨出或“表明”文化权威和它的施为性实践的不同时间和空间。翻译的“时间”就在于意义的运动,交流的原则和实践,用德曼的话说,“让原作运动起来,使其非经典化,使其分裂、游荡,甚

7、至是一种永远的放逐。”[1]228巴巴的这一文化翻译概念鲜明地反映其解构特征。巴巴主张文化翻译,给每一种文化文本以自身空间。文化身份有一种对更广大的世界发出声音的渴求,满足这种渴求,让它对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是后殖民批评家的责任[2]。巴巴曾这样定位其文化翻译:“背靠文化差异的概念,我试图把自己放在界线性的立场,放在作为差异的文化建构的生产性空间之中,放在差异或他者性的精神之中。”[3]可见,在巴巴的文化翻译理论中,“文化差异”、“界线”、“空间”等都是至关重要的概念来阐述后殖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