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辅差记录表 记录表

培优辅差记录表 记录表

ID:46401459

大小:663.51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1-23

培优辅差记录表    记录表_第1页
培优辅差记录表    记录表_第2页
培优辅差记录表    记录表_第3页
培优辅差记录表    记录表_第4页
培优辅差记录表    记录表_第5页
资源描述:

《培优辅差记录表 记录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2年下期高二生物“培优补差”记录表班级1102班1105班1106班时间2012年月日教师姓名李学峰类别学生名单辅导内容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测交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自交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3.常见问题解题方法(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

2、为显:隐=3: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3D_:1dd(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为Dd×dd1Dd:1dd1·(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DD×DD或DD×Dd或DD×dd4.分离定律其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辅导效果或存在问题2012年下期高二生物“培优补差”记录表班级1102班1105班1106班时间2012年月日教师姓名李学峰类别学生名

3、单辅导内容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2)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注意:上述结论只是符合亲本为YYRR×yyrr,但亲本为YYrr×yyRR,F2中重组类型为10/16,亲本类型为6/16。2.常见组合问题(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方法统一用分枝法[先一对一对分析,再进行组

4、合]:都可以简化为用分离定理来解决,即先求一对相对性状的,最后把结果相乘,即进行组合,因此,要熟记分离定理的6种杂交结果)(1)配子类型问题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2)基因型类型如: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2种基因型(1BB:1Bb)Cc×Cc后代3种基因型(1CC:2Cc:1cc),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种类型。(3)表现类型问题如:AaBbCc×AabbC

5、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2种表现型Bb×bb后代2种表现型Cc×Cc后代2种表现型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x2x2=8种表现型。辅导效果或存在问题2012年下期高二生物“培优补差”记录表班级1102班1105班1106班时间2012年月日教师姓名李学峰类别学生名单辅导内容1.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主要异同点(要求掌握)比较项目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次数及时间一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一次,有丝分裂的间期细胞分裂次数二次一次联会四分体是否出现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

6、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无分离(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后期子细胞的名称及数目性细胞,精细胞4个或卵1个、极体3个体细胞,2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变化减半,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变子细胞间的遗传组成不一定相同一定相同2.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形的鉴别:(检索表以二倍体生物为例)1.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1.2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2.1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排列于赤道板或相互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例题:判断下列各细胞分裂图属何种分裂何时期图。[解析]:甲图细胞的每一端均有成对的

7、同源染色体,但无联会、四分体、分离等行为,且每一端都有一套形态和数目相同的染色体,故为有丝分裂的后期。乙图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丙图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辅导效果或存在问题2012年下期高二生物“培优补差”记录表班级1102班1105班1106班时间2012年月日教师姓名李学峰类别学生名单辅导内容1.人类红绿色盲症(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①致病基因Xa正常基因:XA②

8、患者:男性XaY女性XaXa正常:男性XAY女性XAXAXAXa(携带者)③遗传特点: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⑵交叉遗传。即男性(父亲)→女性(女儿携带者)→男性(儿子)。⑶一般为隔代遗传。2.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①致病基因XA正常基因:Xa②患者:男性XAY女性XAXAXAXa正常:男性XaY女性XaXa③遗传特点:⑴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⑵代代相传。⑶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3.Y染色体遗传:人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