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初探

加强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初探

ID:46401504

大小:6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3

加强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初探_第1页
加强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初探_第2页
加强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初探_第3页
加强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初探_第4页
加强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加强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加强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初探数学概念不仅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加强概念教学是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笔者认为,在当前积极开展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背景下,应该努力探寻提高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一、引入要恰当1.引入的情境要突出概念的木质特征。借助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出概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但情境一定要与概念的本质属性相关联,否则会因为远离教学内容而影响教学效果,有时甚至产生误导作用,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歧

2、途。有位老师为了引出“倒数”的概念,从孙悟空腾云驾雾翻跟斗讲起,弄得学生一时摸不着头脑,真令人啼笑皆非。虽然学生对此故事情境很感兴趣,但由于故事内容不能反映“倒数”的本质特征,因而也只能是无效的教学。另一位老师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从“朝三暮四”这个成语的典故引入,却带来了奇特的效果。教师讲完典故后,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教师问学生为什么可笑,学生说猴子太愚蠢了,其实一天吃到的桃子是一样多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列出“3+4”和“4+3”这两个加法算式来说明道理,进而通过比较感知到两个加数没变,和也没变,只是加数位置变

3、了。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感知了加法交换律。1.引入的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的阶段,因而理解和掌握概念有一定困难。教学时,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实例,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采用直观操作等实践活动的形式,自然地引出概念。例如教学“小数的意义”,教师先通过学生熟悉的元、角、分,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接着引导学生根据米尺上的刻度,进一步认识一位小数、二位小数……通过对实例的观察、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使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地理解小数的

4、概念。又如,我们可以借助操作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把8根小棒分成2份,交流不同的分法。然后引导学生将几种分法进行分类,观察、比较后让学生发现“4根与4根”的分法的本质特征是“每份的根数一样多”,并指出这种分法叫平均分。2.引入的路径要体现概念产生的背景。教师要根据概念产生的不同背景,因“材”施教,选定最佳的引入路径,尽力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让学生尽快触及概念的本质特点,体现概念建立过程的高效化。例如,在教学“质数、合数”吋,有位老师先组织学生操作学具:分别用2个、3个、4个……20个小正方形去摆成一个

5、长方形,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摆出的长方形个数与小正方形的个数之间的联系,再逐步引到质数、合数。殊不知,教者刻意追求创新,不仅在摆长方形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还人为地增加了非木质属性的干扰,反而影响了对概念的直接感知,真是得不偿失。其实,可以利用约数的概念直接引入质数、合数概念。让学生先分别求出一些自然数的约数,然后根据一个数有几个约数进行分类,从分类情况便可引出质数、合数。这才是引入质数、合数概念最简捷的路径。二、感知要到位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概念的具体特点,精心组织感知活动,为形成表象进而抽象概括出概念提供坚实的基础。

6、1・感知要全面。首先,提供的感性材料要注意形式上的充足性。如教学“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几组对比鲜明的长方体实物:大小悬殊的两个长方体一一药箱和粉笔盒;空心和实心的两个长方体——木块和玻璃缸;质地不同的两个长方体;颜色不同的两个长方体,等等。通过观察,然后进行抽象概括,撇开材料、大小、颜色等非本质属性,而只注意它仃寸的形状,从而明确了这些物体都是长方体。其次,提供的感性材料要注意内容上的完整性。如教学“认识角”时,既要让学生感知直角、锐角、钝角等不同种类的角,又要注意变化角的大小和角的开口方向

7、,这样才能获得对角的清晰认识。又如教学“比的意义”,就不能在感知了两个同类量的比以后就急于概括岀比的概念,而应该进一步感知两个不同类量的比,从而让学生对比形成完整的认识。再次,提供感性材料时要注意方法上的多样性。如在几何概念教学中,可先通过实物呈现让学生直观获得感知觉、表象的观念,然后辅以模型,借助于着色、放大、对比、反衬、动态等手段,使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产生强烈对比,使学生感性认识的范围加以扩大,从而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此同时,通过语言的直观描述唤起学生生动的表象,从而使感性材料的来源更丰富多样。2.感知要鲜

8、明。在引导学生感知的过程屮,要有明确的感知目标,并逐渐加大对概念本质特征刺激的强度。如教学“比的意义”时,我从猜粉笔支数的游戏引入:第一次左手拿2支白粉笔,右手拿4支红粉笔;第二次左手拿3支白粉笔,右手拿6支红粉笔;第三次左手拿4支白粉笔,让学生猜右手该拿几支红粉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出44-2=2,24-4=1/2;6*3=2,34-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