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奇關於新民主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構想及其理論特征

劉少奇關於新民主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構想及其理論特征

ID:46403249

大小:86.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3

劉少奇關於新民主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構想及其理論特征_第1页
劉少奇關於新民主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構想及其理論特征_第2页
劉少奇關於新民主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構想及其理論特征_第3页
劉少奇關於新民主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構想及其理論特征_第4页
劉少奇關於新民主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構想及其理論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劉少奇關於新民主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構想及其理論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劉少奇關於新民主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構想及其理論特征[摘要]劉少奇在黨的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之前,以恢復經濟和發展生產為中心,從新民主主義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較為全面地對建設新民主主義和諧社會作瞭富有創見的戰略構想,豐富和發展瞭毛澤東創立的新民主主義社會論,是時馬克思主義過渡理論的創新。這一戰略構想具有科學性、全面性、系統性、實踐性和創新性等理論特征[關鍵詞]劉少奇;新民主主義理論;戰略構想;理論特征Zxt=.[作者簡介]江俊偉,中共福建省委黨校黨史教研部副教授,史學博士,福建福州350001[中圖分類號]A8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272

2、8(2009)08-0001-05毛澤東是新民主主義社會論的創立者,然而他在1940年提出“新民主主義社會論”及1945年寫《論聯合政府》時,對建設新民主主義社會並沒有作具體的論述,“劉少奇是做這個工作的第一個人”。在黨的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岀之前,劉少奇以馬克思主義過渡理論為指導,結合中國實際,對建設新民主主義和諧社會作瞭戰略構想,從政治、經濟和文化建設等方面對新民主主義社會論作瞭深刻的理論闡發,豐富瞭它的內涵。事實上,“劉少奇也是新民主主義社會論的奠基人之一”。今天重溫劉少奇關於新民主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的思想,對於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仍有

3、積極的借鑒意義一、劉少奇關於新民主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構想(一)關於新民主主義政治和諧的構想1•對民族資產階級又鬥爭又聯合,以聯合為主,調動社會各階級的生產積極性,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1949年四五月間,劉少奇在天津一系列講話中指出,今天黨的中心任務是恢復經濟,繼續反對“三座大山”,對民族資產階級的政策“重點是聯合不是鬥爭”。“使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資本傢互相尊重,各得其所。這樣,社會秩序就可以安定,大傢就好努力地進行建設工作。”同年7月,劉少奇在《代表中共中央給聯共(佈)中央斯大林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展望新中國政權建設時再次提及要“團結

4、盡可能多的能夠和我們合作的小資產階級與自由資產階級及其代表人物和政治派別參加這個專政”。並有針對性地批評瞭關於土改後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便立即成為社會主要矛盾的錯誤說法。他告誡黨內幹部說,如果實行這種政策,會把民族資產階級推向帝國主義陣營,“將是一種危險的冒險主義的政策”。因此,對民族資產階級實行又鬥爭又聯合,以聯合為主的政策,將持續約“十到十五年”。這一構想得到瞭毛澤東的贊同,並獲得斯大林的肯定,有力地團結瞭民族資產階級為恢復國民經濟服務,是對黨的革命民族統一戰線理論的新發展2•推動中共領導下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各類政治組織的協作發展,為新民主

5、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服務。《報告》指出,中國的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革命民族統一戰線的為群眾所熟悉的新的便當的組織形式,“是由中國一切民主黨派及人民團體與少數民族和海外華僑共廿三個單位共同籌備與召集,這種方式,使黨外人士非常滿意”,準備使其成為制度化的政治組織,以推動新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報告》還強調,中共還要召開工會的、婦女的、學生的、青年的、教育工作者及科學工作者等的全國代表大會,並成立全國性組織,以便於它們在中共領導下在中國政治生活中繼續發揮積極的建設作用。這些構想闡明瞭新民主主義民主政治的組織形式、工作方式、領導力量等,其基本精神被寫入《共同綱領》中,

6、成為中共施政的方針和理念,促進瞭新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3•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保障各民族平等友愛互助,增進互相信任和團結。建立獨立、統一的各民族大團結的新中國是中共孜孜以求的目標之一。1949年9月,劉少奇在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上作瞭《加強全國人民的革命大團結》的講話。他指出,會議即將通過的《共同綱領》將以''目前時期全國人民的大憲章”的形式規定新中國的民族政策,把過去被人譏笑為一盤散沙的四萬萬七千五百萬中國人民團結為統一的力量,為克服一切困難,把落後的中國建設為獨立、民主、和平、統一和富強的新中國而奮鬥。在《共同綱領》指導下,新中國廢除瞭舊的民族壓迫政策

7、,建立瞭平等友愛互助的新型民族關系,中國成為自由平等的民族大傢庭。1954年9月,劉少奇在全國人大一屆一次會議上作瞭《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報告》,以《憲法》的形式明確規定中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民族都能積極參加國傢的政治生活,保障各民族按照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則實現自己當傢作主,有管理自己內部事務的權利。“這樣就逐步地消滅歷史上殘留下來的民族隔閔和歧視,不斷增進各民族的互相信任和團結。”4•實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與世界上平等待我之國傢平等交往,友好貿易。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傢領導人先後在不同場合闡明瞭“另

8、起爐灶”、“一邊倒”和“打掃幹淨屋子再請客”等外交方針,表明瞭中國將奉行獨立自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