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公司盈余管理案例

安然公司盈余管理案例

ID:46405056

大小:6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3

安然公司盈余管理案例_第1页
安然公司盈余管理案例_第2页
安然公司盈余管理案例_第3页
安然公司盈余管理案例_第4页
安然公司盈余管理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然公司盈余管理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美国安然公司盈余管理案例注会06甲徐忆凡45游兆盈44安然公司简介总部设在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美国第七大公司安然公司(Enron)曾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有创新精神的公司,该公司2001年的股价最高达每股90美元左右,市值约700亿美元。但在2001年下半年,安然披露,它将招致至少10亿美元的损失并且将重新报告它在1997、1998、1999、2000以及2001年前两个季度的财务状况,以此改正以前报告中的错误,这些错误将安然的总体收入扩大了5.91亿美元。这次重新报告的影响十分骇人,它使得安然股票价格下

2、跌了91%。不久以后,蒂纳基(Dynegy)公司对安然的收购以失败告终。安然债券落入垃圾债券的地位而其股票价格也猛降至每股26美分。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被迫根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的规定,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以资产总额498亿美元创下了美国历史上最大宗的公司破产案记录。2002年4月8日,MilbergWeiss在休斯顿地方法院对安然公司提出了合并集团诉讼。为了其客户的利益,MilbergWeiss正试图为安然于1998年10月19日到2001年11月27日间公开募集的股份和债券的购买者寻

3、求救济。合并诉讼的原告以违反联邦证券法为由起诉了安然公司的某些管理人员和董事、公司的会计师、律师事务所以及银行,原告诉称,这些被告卷入了大量的内部交易并在关于安然公司的财务状况方面出具虚假的有误导性的报告。这些虚假的报告导致安然公司的股票以90.50美元的高价在证券市场卖出,被告们卖出了超过2000万股安然股票,共计约11.9亿美元。安然公司的破产欺诈事件被揭露以后,在美国朝野引起极大的震动。这一案件涉及一大批政府要员和国会议员,还将使教师、消防员和部分政府雇员的退休基金损失10亿美元以上。而且还涉嫌勾结

4、安达信会计师行(美国五大会计师行之一,有8.4万员工,分布在84个国家和地区)造假账。是一件官商勾结、欺诈民众的大案。现在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但已在美国和世界许多国家产生十分恶劣的影响。正如《商业周刊》的文章所说:“这场金融灾难的影响远远不止一家大公司的破产。这是一场大规模的腐败。”文章说:“投资者的信心是我们整个经济成功的关键”,安然事件“从根本上动摇了我们的信念”,我们还能相信谁?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会前主任雷维特说:“美国资本市场的基础已被毁。现在,美国国会、司法部、证管会和劳工部都已展开调查,可以预

5、计,还会有更多的丑闻被曝光。安然公司主要的盈余管理手段综合已披露的资料,安然公司主要的盈余管理手段有:1、利用“特别目的实体”高估利润、低估负债。安然公司不恰当地利用“特别目的实体”(SpecialPurposeEntities,简称SPE)符合特定条件可以不纳入合并报表的会计惯例,将本应纳入合并报表的三个“特别目的实体”(英文简称分别为JEDI、Chewco和LJMl)排除在合并报表编制范围之外,导致1997至2000年期间高估了4.99亿美元的利润。低估了数亿美元的负债。此外,以不符合“重要性”原则为

6、由,未采纳安达信的审计调整建议,导致1997至2000年期间高估净利润0.92亿美元。各年度的具体情况如表1:表1安然公司各年度利润及负债表单位:亿美元项目名称1997199819992000合计净利润调整前净利润减:重新合并SPE抵消的利润1.050.457.031.078.932.489.790.9926.804.996审计调整调减的利润调整后净利润调整后净利润占调整前比例债务总额调整前债务总额加:重新合并SPE增加的债务调整后债务总额调整后债务总额占调整前比例0.510.098.6%62.547.1

7、169.65111.3%0.065.9083.9%73.575.6l79.18132.1%0.026.4372.0%81.526.8588.37108.4%0.338.4786.5%100.236.28106.51106.3%0.9220.8977.9%————资料来源:EnronCorporation’s8-KFilingwiththeSEConNovember8,2001。安然公司的上述重大会计问题,缘于一个近乎荒唐的会计惯例。按照美国现行会计惯例,如果非关联方(可以是公司或个人)在一个“特别目的实体

8、”权益性资本的投资中超过3%,即使该“特别目的实体”的风险主要由上市公司承担,上市公司也可不将该“特别目的实体”纳入合并报表的编制范围。安然公司正是利用这个只注重法律形式,不顾经济实质的会计惯例的漏洞,设立数以千计的“特别目的实体”,以此作为隐瞒负债,掩盖损失的工具。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3%的惯例,原先是10年前一个从事租赁业务的主体所设计的,后来该主体极力说服了有关当局认可了其会计处理。以后,这神奇的3%规则便逐渐演化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