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例病理与内镜治疗分析(可编辑)

大肠息肉例病理与内镜治疗分析(可编辑)

ID:46415319

大小:7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3

大肠息肉例病理与内镜治疗分析(可编辑)_第1页
大肠息肉例病理与内镜治疗分析(可编辑)_第2页
大肠息肉例病理与内镜治疗分析(可编辑)_第3页
大肠息肉例病理与内镜治疗分析(可编辑)_第4页
大肠息肉例病理与内镜治疗分析(可编辑)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肠息肉例病理与内镜治疗分析(可编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肠息肉943例病理与内镜治疗分析1=1作者:张东伟,陈锡美,许树长,王志荣,王炳芳作者单位:200065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摘要】冃的探讨大肠息肉的病理特征与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年内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病理特征与癌变关系及内镜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801例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9.64%,腺瘤性息肉占61.72%,其中管状腺瘤276例,绒毛管状腺瘤123例,绒毛状腺瘤46例。炎性息肉占29.16%,增生性息肉占9.12%。息肉分布以直肠、乙状结肠和升结肠为最

2、多;息肉癌变均为腺瘤性息肉,腺瘤体积越大、呈分叶或菜花状、无蒂或广基、含绒毛成分多者越易发生癌变,高频电凝电切摘除息肉242例,氮气刀治疗息肉564例,息肉消除率为100%,并发症率为0.41%。结论腺瘤癌变与体积大小、形态、绒毛成分含量及不典型增生的递增等因素相关,息肉不论大小均应切除,高频电凝电切和氮气刀治疗息肉安全有效,是大肠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案。【关键词】腺瘤;病理;癌变;内镜治疗随着电子结肠镜的广泛开展以来,大肠息肉检出率明显提高,我院自2001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经电子结肠镜检查4801例

3、患者,检出大肠息肉943例患者,检出率为19.64%o现对其大肠息肉的病理特征和内镜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43例中,男698例,女245例,男女比例为2.85:1,年龄15〜88岁,平均48.5岁。1.2内镜检查内镜下发现息肉,观察其部位、大小、形态、色泽,并常规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1.3内镜治疗方法内镜治疗806例,占85.47%,其中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息肉242例,共346枚,氮气刀治疗息肉564例,共941枚,外科治疗息肉癌变137例。电凝电切下息肉用三爪取出均送病理检查。术后24

4、h禁食。2结果2」息肉的内镜表现943例患者共检出息肉1287枚。多发息肉256例,单发息肉687例。大肠息肉有随年龄增长而发病增多的趋势,以60〜69岁为最多见,见表1;大肠息肉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最多,其次是升结肠,见表2;大肠息肉的大小与息肉性质关系见表3;大肠息肉的类型与息肉性质关系见表4。表1人肠息肉与年龄的关系(略)表2大肠息肉的分布部位与息肉性质的关系(略)表3大肠息肉的大小与息肉性质的关系(略)表4大肠息肉的类型与息肉性质的关系(略)2.2息肉的病理类型炎性息肉患者275例,占29.16%;增生性息

5、肉患者86例,占9.12%;腺瘤性息肉患者582例,占61.72%,其中137例发生癌变,癌变率为14.53%。大肠息肉腺瘤随体积增大癌变率逐渐增加,见表5;大肠息肉腺瘤无蒂或亚蒂易癌变,见表6;大肠息肉腺瘤的病理分类与不典型增&和癌变的关系见表7。表5大肠息肉腺瘤病的大小与癌变的关系(略)表6大肠息肉腺瘤病的形态与癌变的关系(略)表7大肠腺瘤病的病理分类与不典型增生和癌变的关系(略)2.3内镜治疗结果内镜治疗806例,其中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息肉242例,共346枚,氮气刀治疗息肉564例,共941枚。对于所有有蒂

6、息肉或直径>2.0cm的宽基息肉,采用圈套器套入息肉根部,给予高频电凝电切一次性切除。对于直径>2.5cm的巨大宽基息肉,根据息肉的具体情况,采用圈套器尽量套住其基底部,分次切除,再对残根部位及出血部位用氮气刀止血。电凝电切下息肉用三爪取出均送病理检查。共发现3例患者有根部癌浸润,追加外科根治性手术。对于直径<2.0cm的无蒂息肉基本都采用氮气刀烧灼治疗。对直径vlcm的息肉用氨气刀喷凝1〜3次,对于1〜l・5cm的息肉,用氮气刀喷凝3〜5次,L5〜2.0的息肉,用氮气刀喷凝5〜8次,见病灶创面凝固发口。564例

7、患者均一次内镜下治疗成功,其中有12例患者结肠息肉超过10枚以上,均一次全部氟气烧灼成功。术中患者无明显感觉,术后患者无不适。有1例肛门口2.5cm息肉患者,当时高频电凝电切除顺利,术后第6天出现大出血,再次肠镜确诊创面血痂脱落,再用氮气刀止血成功。所有患者术后24h均禁食。共随访了息肉直径>2.0cm的169例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复查内镜,45例出现新的大肠腺瘤(病理证实,内镜下给予切除),其余随访患者均未复发。3讨论3.1大肠息肉与癌变大肠息肉是大肠黏膜的常见病变。本组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9.

8、64%,好发部位以直肠为最多,依次为乙状结肠和升结肠。息肉有随年龄增长而发病增多的趋势,以老年人多见。通常认为,大肠息肉的常见病理类型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但内镜发现的大肠息肉均表现为有蒂或无蒂隆起到黏膜面的赘生物,难以在内镜下定性,主要靠病理组织学诊断。炎性息肉是结肠慢性炎症所导致的黏膜增生性反应。而增生性息肉是一种黏膜不活跃的增殖状态,与腺体的过度成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