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慈菇的研究进展

山慈菇的研究进展

ID:46433040

大小:6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3

山慈菇的研究进展_第1页
山慈菇的研究进展_第2页
山慈菇的研究进展_第3页
山慈菇的研究进展_第4页
山慈菇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慈菇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山慈菇的研究进展山慈姑的研究进展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7-1009-02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A1品种考证山慈菇为传统少常用中药,始载于唐《本草拾遗》,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记载其植物来源为兰科植物杜鹃兰Cremastraappendiculata(D・Don)Makino>独蒜兰Pleionebulbocodioides(Franch・)Rolfe和云南独蒜兰P.yunnanensisRolfe的于燥假鳞茎。前者习称“毛慈菇”;后二者习称“冰球子”。山慈

2、菇之名始见于唐代《本草抬遗》,其后各种主要本草均有记载,但不其一致。陈藏器曰[1]:“慈菇生山中湿地,叶似车前,根如慈姑”。此叙述较为简单,准确考证为何种植物尚有一定难度,但可从“叶似车前考虑,车前纵叶脉明显”,据此植物特性,可认为是兰科或百合科植物是说得通的。据谢氏考证认为系兰科植物杜鹃兰[Cremastraappendiculata(D.Doa)Makino]是有道理的⑵。2鉴别特征[3]2.1性状鉴别:毛慈菇呈不规则扁球形,少见圆锥形,顶端渐突起,有叶柄痕等,基部呈脐状,有须根痕,长1.8-3.0cm,膨大部位直

3、径l~2cmo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纹或纵沟,中部有2〜3条微突起的环节,俗称“金腰带”,为毛慈姑的主要鉴别特征;节上有鳞叶片于枯腐烂后留下的丝状纤维。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灰白色或黄白色,略呈角质。气微,味淡,带黏性。冰球了多呈圆锥形、瓶颈状或不规则团块,直径1~1.5cm,顶端明显突起,基部脐状,有须根或须根痕;腰带往往在凹入部,故部明显。尖端断头处呈盘状,屮央无突起环节,基部膨大且圆平,屮央凹入,有1~3条环节,多偏向i侧。撞击外皮存表面黄白色,带皮者浅棕色。断面浅黄色,角质半透明。气微弱,味微苦而稍粘。以身干、

4、个大、质坚者为佳。2.2显微特征:毛慈菇(生品)横切面:最外层为一层扁平的表皮细胞,其内有2~3列厚壁细胞,浅黄色,再向内为大的类圆形薄壁细胞,含黏液质,并含淀粉粒。近表皮处的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针晶束,长70〜150cmo维管束散在,外韧型。冰球了(牛品)横切面:表皮细胞切向延长,淀粉粒存在于较小的薄壁细胞中,维管束鞘纤维半月形,偶有两半月形。毛慈菇粉末:淀粉已糊化,加稀碘液为蓝紫色,黏液质内含草酸钙针晶,针晶长40〜90cm,导管螺纹及网纹,壁微木化。黏液细胞类圆形或类椭圆形,直径45〜114urn,细胞中充满细小

5、颗粒状黏液质。后牛表皮细胞呈块片状,表面观呈多角形,壁略增厚,黄棕色,有稀疏的细小壁孔。冰球子粉末:与毛慈菇不同处为后表皮细胞念珠状增厚,导管多为螺纹。3化学成分研究1982年日木报道毛慈菇(杜鹃兰)含杜鹃兰素I和II,但是仅提供了它们的波谱学数据,未见其相关结构。迄今为止,从杜鹃兰中已分离得到包括菲类、黄烷酮类、貳元和生物碱在内的20个化合物,薛震等[3],从山慈菇(C・appendiculata)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屮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鉴定为cirrhopetalanthrin(I)7-耗基4甲氧基菲.2

6、.0.D.葡萄糖(7.hydmxy4methoxy-phenanthrene一2・0・pD・glucoside11),4-(2-羟乙基).2.甲氧基苯・1・0.pD•毗喃葡萄糖[4-(2—hydroxyethy1)・2.methoxyphenyl.pD・glucopyranoside,III],对轻基苯乙醇8-0-pD,毗喃葡萄糖(tyrosol8.0.pD.glucopyranoside,IV)vanilloloside(V),对超基苯甲醛(p-hydmxybenzaldehyde,VI),蔗糖(sucrose,Vl

7、l),腺甘(adeno.sine,VIII),其中化合物II〜VHI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近来张金超等[4]从山慈菇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5-疑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I);3',5’,3"-三轻基联节(3‘,5’,3"-trihy-droxybibenzyl,II);3,3’-二耗基-2-(p-梵节基)-5-甲氧基联节(3,3'-dihydroxy-2(p-hydroxyben—zyl)-5-methoxybibenzyl,III)3,5-二轻基

8、-2-(p-轻节基)-3-甲氧基联节⑶,5-dihydroxy-2-(p-hydroxybenzyl)-3-methoxybibenzyl,IV)。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并根据波谱数据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构见图1。1997年日本报道[5]:从独蒜兰假鳞茎中分离出两种化合物:化合物1为介导瞇键将二氢菲与二节基结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