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XX煤矿探放水施工作业规程

山西XX煤矿探放水施工作业规程

ID:46433241

大小:7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3

山西XX煤矿探放水施工作业规程_第1页
山西XX煤矿探放水施工作业规程_第2页
山西XX煤矿探放水施工作业规程_第3页
山西XX煤矿探放水施工作业规程_第4页
资源描述:

《山西XX煤矿探放水施工作业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山西XX煤矿探放水施工作业规程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矿井自然条件概况一、交通位置山西XX煤业有限公司位井[U于山西省沁源县王和镇铁水沟村东,行政区划属王和镇管辖。整合后的井田地理坐标:东经:112°12,06"〜112°14’49",北纬:36°47’36"〜36°48'43"。本井田至沁源县主和镇约5kni为土石公路,即与汾-屯公路接运。汾-屯公路全程为沥青质路面。沿其向北约32km,即到达平遥县城,与南同蒲铁路及人运公路接运。因此,木井出煤炭外运条件较好,交通较为便利。二、地形地貌本井出地处太岳山区,地表为山区侵蚀地貌,沟谷纵横,地形十分

2、复杂。总的地势地形最高点为井田西南部山梁上,标高+1597.0m,地形最低点为井田南部边界处沟谷中,标高为+1420.3m,相对高差176.7m。基岩出露中等,山顶、山脊大面积被黄土覆盖,植被不发育。纵观该井出所处的口然地形条件,为侵蚀较弱的小-低山区。三、河流水系本区地表水属黄河水系汾河支流的龙风河小流域。沟谷内一般无水流,在雨季遇暴南时,南水短时聚集,顺沟向南流入龙风河,再向西流入汾河。四、气象及地震情况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根据沁源县气象台观测记录,本区7、8、9三个月为雨季,降水量最小为463.3mm(1972年),最大为861.6mm

3、(1975年),蒸发量最小为1306.7mm(1983年),蛛1609.6mm仃972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冬春两季用雪较少,夏末秋初雨量较大,一月份气温最低,极端绘低温度为-22.5°C,平均-6.5°C;七月份气温最高,极端故高温度38°C,平均23°C。十一月份开始结冰,次年三月份开始解冻,最大冻土深度为750mmo木区夏季多东南风,冬春季多西北风,最大风速16m/so据山西省颁发的山四省地震基本烈度表,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o第二节兼并重组整合前各矿现状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晋煤

4、重纽办发【2009】118号文《关于长治市山西汾西正新煤焦有限公司贾郭煤矿等3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山西金晖隆泰煤业有限公司由沁源万峰铁水煤矿有限公司和山西晓利煤业有限公司两矿及中间部分空白资源区兼并重组報合而成°重组整合后批准生产能力900kt/a,山西哓利煤业有限公司(300kt/a)为2010年关闭矿井,沁源万峰铁水煤矿有限公UJ(300kt/a)为兼并重组主体矿井。2009年12月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山西金晖隆泰煤业有限公司颁发了兼并重组后的采矿许可证:C1400002009121220050900o批采1#T1#煤层(

5、2、3、6、9、10、11号煤层),批准生产规模900kt/a,井[T1面积7.6663km20山西煤业有限公司市原沁源县王和镇人栅煤矿和沁源县王和镇虎限煤矿整合而成,木次兼并重组整合前,沁源万峰铁水煤矿有限公司矿井及山西晓利煤业有限公司300kt/a的资源整合项目井下均未就工建设(仅沁源力峰铁水煤矿有限公司主斜井施工383m)o第二章井出地质和水纹地质条件第一节矿井地质及开采条件一、井田地质勘探及地质报告批准情况2010年3月山西省煤炭地质114勘查院编制提交了《山西金晖降泰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2010年7月28H,山

6、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规发【2010】722号文《关于山西金晖隆泰煤业有限公司兼并觅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对该地质报告进行了批复。二、井田地质(-)地层井m内分布不均,由北向南出露上石盒子组下段、下石盒子组及山西组地层,北部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以不整合人而积覆盖于各时代地层之上。现依据井出钻孔揭露资料,结合地表出歸情况,对井出内的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K: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木组为含煤地层的沉积基底。主要山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的石灰岩、泥质灰岩组成,局部含白云质灰岩。顶部含较多的星散状黄铁矿,下部常夹有薄层状、似层状的石膏层,为浅海相沉积

7、地层。顶部为古风化壳。地层厚度为162.8mo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岩性市灰色、灰黑色铝土岩、泥岩、粉砂岩、石英砂岩组成,底部沉积有山西式铁矿,其厚度和品位很不稳定。地层厚度为28.75-30.97m,平均29.86mo平行不整合于峰峰组地层之上。3、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口K1砂岩底至K7砂岩底,地层厚度为90.81-116.37m,粋)107.09moM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主要由灰口色、灰黑色砂岩、粉砂岩、泥岩、石灰岩组成。含丰富的动物化石,旋回结构清楚,横向稳定性好,易于对比。4、二迭系下统山西组(P

8、ls)K7砂岩底至K8砂岩底,整合丁•下伏地层Z上。地层厚度为53.10-65.25m,平均57.63m。岩性主要山灰色的细粒砂岩、灰黑色粉砂岩、泥岩和1、2、3号煤层纽成,其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