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知识 写诗作词中的写作技巧“点”与“染” 《卜算子》

文学知识 写诗作词中的写作技巧“点”与“染” 《卜算子》

ID:46444174

大小:95.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23

文学知识 写诗作词中的写作技巧“点”与“染” 《卜算子》_第1页
文学知识 写诗作词中的写作技巧“点”与“染” 《卜算子》_第2页
文学知识 写诗作词中的写作技巧“点”与“染” 《卜算子》_第3页
文学知识 写诗作词中的写作技巧“点”与“染” 《卜算子》_第4页
文学知识 写诗作词中的写作技巧“点”与“染” 《卜算子》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知识 写诗作词中的写作技巧“点”与“染” 《卜算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五讲写作技巧“点”与“染”《卜算子》词的过片有几种写作技巧?大家来回答一下,什么是词的过片?对所谓词的过片,既是一叠的开头,又是整首词的连接点,在词的章法结构中,是关键的部分。过片,又称过变、换头。是对双调词的下阕或三叠、四叠词的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起拍(第一韵句)的称呼。那么,常见的词的过片,我们归纳了几种写作方法?对我们归纳出以下4种比较常见的过片的写作方法:(一)承上启下(二)一气贯注(三)似离实合(四)发起别意(一)承上启下过片的作用主要在于承接上意,同时引出下文,因此,承上启下是唐宋词中最常见的换头方式。这里面,我们介绍了柳永《诉衷情近》,并加

2、以分析。(二)一气贯注唐宋词,多数词调分为上下两片,过片在承上启下中,多有转折。或缘景起情,或由昔入今,虽不离主旨,情景、意象却变化了。但有些词作打破这个规则,使上下片浑融一体,词情一气呵成、直贯到底,故称“跨片格”在一气贯注里面呢,我们又介绍了李清照《渔家傲》,并加以赏析。(三)似离实合所谓似离实合的作法,就是周济所说的“藕断丝连”,意指词的过片,表面看似乎脱离了上片所言而转进他意,但内里仍然相互关联,情思幽隐而意脉不断。在似离实和里面呢,我们介绍了王沂孙的名作《眉妩•新月》,并加以分析。(四)发起别意所谓发起别意,即周济所言的“异军突起”,指过片不再顺承前

3、情,转而另发一意。前述三种过片的作法比较平和稳妥,而这种“异军突起”的方式是比较“险”的,所以罕见,须“才高者”方能做到。其原因是如果离题太远,“走了原意”,便会影响到整首词情与境的自然浑融。在发起别意的里面呢,我们着重介绍了张先的《千秋岁》这种过片方法,这种过片呢,粗看上去,好像上下片说的是两件事,仔细一看,才发现整个的意境、感情、气脉是完整贯通的。这样的过片,一般都比较峭拔险峻,跟上片结句有个明显的对比。我们要记住,上下阕的连接只有过片是不够的。过片居于下阕的开头,要完成连接,就一定会涉及到上阙的结尾,我们称之为准备过片的一个韵句,不言而喻,准备过片要为过

4、片的过渡做好准备。铺垫、伏笔、余地,这点很重要关于过片,我们介绍了不少,格律诗中的转句和词的过片是不一样的,格律诗的上下章是一个整体中两个位置不同的部分,是不可拆开使其独立存在的。上章有起无结;下章有结无起。强调的是整首诗的完整性。而上章或下章是没有完整性的而词的每一段落(阕、片、叠)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部分,有自己的起、结。双调是两个段落的叠加,但叠加以后,要求在整首词的大尺度上,还要有一个完整性。所以词的过片,既是一叠的开头,又是整首词的连接点,在词的章法结构中是关键的部分,我们大家呢,要慢慢熟悉词的过片,并掌握,努力填出好的词来。好,上节课的内容就复习到这

5、里,现在我们开始今天的交流内容。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是:一写作技巧,“点”与“染”二介绍词牌《卜算子》“点染”是唐宋词创作中常见的技法之一,点与染之间的关系,在词人的笔下灵活多变。包括1先点后染,2先染后点,3点少染多,4染少点多。5开头一点,通篇皆染,6通篇皆染,篇末一点.7点与染的穿插交织等等我们先说,什么是点、染呢?一、何为“点”,何为“染”所谓点染,原是绘画的一种常用技法,后来被成功地移用到词的创作里。中国画,大家都知道的,陶尔夫、诸葛忆兵在其《北宋词史》中,有一段话说:词(主要是慢词)中的所谓‘点染’,就是根据主题与艺术表现的需要,有的地方应予点明,有的

6、地方则需要加以渲染。点,就是中锋突破;染,就是侧翼包抄;这二者相互配合,里呼外应,便造成强大攻势,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点染,又很像是议论文中的总说和分说,点,是总题;染,是分说。和前面说的一样,点染之中,点,是点明题旨或词意;染,就是侧翼包抄。这二者相互配合,里呼外应,便造成强大攻势,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点染之中,点,是点明题旨或词意;染,则紧承题旨、词意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渲染。点与染必须紧密配合,不可有他语相隔,否则意脉一断,便无法发挥它们互相配合而产生的艺术功效。点染本是绘画艺术,为什么引入填词呢?这要追述到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我国的绘画艺术取得了辉煌的

7、成就,唐之吴道子、阎立本、张璪zǎo、李思训都是驰名当时的大画家,诗画双绝的王维更被苏轼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五代时期的君主多喜爱文艺,李璟、李煜父子在位时都优待画家,李煜本人亦兼工书画,前蜀与后蜀的统治者,也都热心绘事,后蜀后主孟昶chǎng还创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翰林图画院,宋朝的皇帝也喜爱并提倡绘画,宋徽huī宗、赵佶jí也是著名的花鸟画家,宋代文人,多才多艺,不少文坛大家兼擅shàn书画,文人画由此大兴,各种论画之作,也就应运而生,比如苏轼集中,便有相当数量谈书论画的诗文。在这样的背景下,唐宋一些词人在创作时,有意无意地、将绘画的某些技法,融

8、入词的写景造境当中,点染手法,就是运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