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观涛、刘青峰:试论中国式的自由主义

金观涛、刘青峰:试论中国式的自由主义

ID:46485470

大小:88.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11-24

金观涛、刘青峰:试论中国式的自由主义_第1页
金观涛、刘青峰:试论中国式的自由主义_第2页
金观涛、刘青峰:试论中国式的自由主义_第3页
金观涛、刘青峰:试论中国式的自由主义_第4页
金观涛、刘青峰:试论中国式的自由主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观涛、刘青峰:试论中国式的自由主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金观涛、刘青峰:试论中国式的自由主义胡适实验主义和戴震哲学的比较本文为我们接受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资助的研究课题“中国近代自由主义起源与发展Z观念史研究——从乾嘉到五四”研究计划的一部分,在此说明并致谢。不可否认,“有屮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近20年来最常用的政治术语,其语境是突出中国与西方或苏联东欧式社会主义的区别。我们这篇谈中国自出主义的文章,也冠以“中国式”这一时髦用语,目的则在于分析中国口由主义与西方的差别及其与屮国传统思想资源的内在关联。二十世纪屮国最著名也最冇代表性的自由主义者是胡适,而他最感兴趣的中国传统思想家是戴震,我们通过比较他们的哲学和思想方

2、法,探讨屮国式自由主义及其起源。一、从胡适为甚么特别对戴震感兴趣谈起众所周知,身为知识份子的胡适,一直是中国口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自由主义来自杜威(JohnDewey)实验主义,而他提出的著名口号:“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更被视为代表其自由主义精神的科学方法。作为学者的胡适,则以提出中国哲学史新框架而奠定他在学术界的地位。但是,胡适穷其一生努力并没冇完成自己的屮国哲学史的撰述。他这方而最重要的着作应是《戴东原的哲学》。根据胡适的日记,他是在1922年3刀从刘叔雅那里借来《孟子字义疏证》,途中到一家小饭馆吃饭,把书看了一卷,立即感到此书的厉害1。1923年底,他即

3、开始撰述《戴东原的哲学》。从此,他后半生的所冇学术研究,几乎完全集中在戴震哲学及考证《水经注》方血。胡适一生并没有留下大部头的学术着作,唯有一百多万字的《水经注》考证是例外。为了推翻历来有关戴校《水经注》乃剽窃赵一清的说法,无论是抗战吋期他在美国繁忙的外交事务中,还是在山河变色国共交战之际,他从未忘记过收集《水经注》的版木。为戴震洗冤,成为胡适持Z以恒、至死不渝的目标。正如周昌龙说,这项考证Z所以重耍,是胡适力图推翻程朱理学的信徒对戴震的攻击,从戴震学术品质(心术)之高诡来证明其学术之正确2,更显示戴震的新义理学是在清朝学术全盛吋代的哲学;它上接程朱格物穷理之说,

4、旁通西方实验主义哲学,是中国“科学吋代的新哲学”之原型母体3。胡适冇意无意地视戴震哲学为自己奉行的实验主义的中国源头。胡适对戴震近于偏执狂的推崇与抨卫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我们认为,这一事实在思想史研究屮的意义在于:它有助我们分析胡适自由主义的内在结构。如果我们用胡适思想作为五四后中国自由主义的典范,而正如胡适所说,他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是杜威实验主义的发挥,但另一方面他又把门己的哲学追溯到戴震那里,那么这立即会产生一个疑难:屮国十八世纪传统思想家戴震的道徳哲学,怎么可能与另一个美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哲学家杜威的实验主义在胡适的思想体系屮关联起来呢?近几十年来,

5、学术界早已注意到胡适实验主义主张与杜威实验主义的巨大茅异,但胡适实验主义的理念形态至今尚没有得到透彻研究,它与戴震哲学的比较也因学科分界而长期被忽略。我们认为,胡适z所以推崇戴震,正是因为他所认同的自由主义的思想方式与戴震哲学具有同构性;胡适对戴震哲学同情的了解和共鸣,使得扑卫戴震成为他毕生的学术事业。上述现象,使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现代思想形成过程中,冇哪些我们未曾意识到的传统思想因素,参与了五四知识份了对西方门由主义的吸收和塑造呢?本文力图通过胡适实验主义与戴震哲学的比较研究来揭示这种联系。我们的讨论分为三个步骤:首先,要弄清楚戴震哲学的方法究竞

6、是甚么?其次,分析胡适所理解的实验主义的理念型态,再考察它与杜威实验主义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比较胡适和戴震的哲学方法,以揭示二者的同构性。这种比较或许冇助于解决另一个难题,这就是中国知识份了接受西方口由主义时,他们木身根深柢固的思想方法是如何参与对外来观念再塑造的。换言之,屮国现代自由主义与明末清初以来的中国近代传统到底存在着甚么联系?二、戴震的“以理杀人”和五四全盘反传统主义对于屮国思想史研究者来说,戴震Z所以值得重视,因为他是在历史上第一个指出宋明理学“以理杀人”的人,这是五四时代反礼教的利器。章太炎早就指出,戴震是对他生活的吋代有感而发。戴震生活在雍正、乾隆

7、时期,雍正最爱做并做得最振振有词的事,就是“以理杀人”。从思想史内部来看,戴震哲学的出现,与明末以来儒学内部出现肯定人的情感和欲望合理的思潮直接有关。余英时曾指出,自明末以来,不少儒者肯定个人欲望和“私”的合理性,其至出现新的公私观4。沟口雄三认为,这股思潮表现为:“一是肯定欲望的言论开始表面化。二是『私』得到肯定性的主张。”5换言之,戴震哲学是对儒学内部出现“天理”和“人欲”之间紧张关系的一种回应。当个人欲與、私人利益和情感被认为是天然合理时,它必然跟普遍的伦理规范发生冲突。人们用客观的普遍Z理来限制扼杀合理欲望(感情),就会出现戴震所说的“以理杀人”。戴震既然

8、肯定人的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