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关于城康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的调查

【精品】关于城康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的调查

ID:46511133

大小:69.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1-24

【精品】关于城康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的调查_第1页
【精品】关于城康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的调查_第2页
【精品】关于城康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的调查_第3页
【精品】关于城康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的调查_第4页
【精品】关于城康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的调查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关于城康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的调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城康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的调查摘要:近代中国历史上,中国农村经历了好几次土地革命,都是希望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发展社会生产。到了今天,土地的价值已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供应粮食等基本生活需要的层次,还要能够发展农民,带动农民向更深层次的美好生活迈进。随着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面临极大挑战,在这种责任制度下,农村经济生产规模小、资金实力弱、技术水平低等劣势日益显现。如何进一步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便应运而生。从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合作

2、社作为新的经济形式在从化迅速发展。截至2010年6月,全市在工商局注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100多家,成为从化市农村经济的新亮点。此次社会实践我们小组总是在围绕怎样才能使农民致富的议题展开,这个议题始终无法脱离土地与农民关系的话题。我们此次从农民对于土地的态度和使用、合作社成立的意义以及合作社成运营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来调研,反观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前后,农民的收入有没有增加,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没有提高。整理和思考土地在新时期如何利用才是对于农民利益最大化,而不是使外来资本与民争利。或许这个有助于全面提高农民的收入,让农

3、民富裕,而不只是昙花一现,应当是步步高升,可持续的进步,可复制的文明。关键词:农民土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定义当前,我国将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放在国内需求上。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撐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牛,巫点难点在农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也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21

4、比纪农村经济经营方式的一人创举,在农村经济发展屮发挥着冃人的作川。只有人力发展合作经济,运用农民的集体力塑从事农产甜产、供、销、运、加工-•

5、条龙的产业化经营,将创造的利益都由农民群众共同享用,才能真正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只有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才能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生产出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保证食品安全;只有发展合作经济,才能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只有集体经济组织才能解决好农民的社会福利保障问题,才能搞好农村粘•神文明建设,使农民安居乐业;只要有了合作组织作为依托,我国10亿农民才能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丁•不败Z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

6、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口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从定义上看,农民专业合作社首先是一个经济组织,同时也是一个农村社会里、农业生产活动中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农村专业服务组织。合作社是经济弱势群体按照口愿原则组成的互助组织。合作社与公司两者区别的核心在丁•合作社具有经济、社会双重属性,在于合作社是为使川者,即川户服务的特殊经济组多I,而不像公司那样,是为股东的营利服务的、单纯的经济组织。它兼具商业性和社会性。作为经济组织,合作社需要接受帀场的考验,遵循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消费者不可能因为是合作补的产品就愿

7、意出高价购买。作为具有社会性的经济组织,合作社的目标实现是依靠全体成员建立在平等、民主参与基础上的互助合作。因此,合作社是个特殊的经济组织。特殊性体现在它的“互助性”,它是通过全体成员Z间的相互帮助,共同努力,來实现农民个人的自助;通过集体行动,利用团体的力量,来提升农民个体的市场竞争力。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的意义2007年7月1H《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施行,赋予了合作社合法的市场主体地位。经过两年的发展,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至今5刀底已发展到2782个,比法律公布前的2006年103个增加2679个,增长26倍。从

8、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合作社就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那到底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什么意义呢?自1980年代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來,我国农村十•地基本上按现有人口平均分配,把整块土地分割成许多小块分户经营,R1坝、沟堰占了不少耕地。市于耕地血积狭小,农民述在沿用传统手工劳动工具,机械化大生产既不合算,也不可能,生产效益低下。这既不利于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也不利于分工的发展,更不利于农业技术的进步。对于19世纪分散的自给自足、没有任何分工、不应用科学的法国小农,马克思称之为“马铃蒋”小农,

9、“好像一袋马铃蒋是由袋子里的一个个马铃蒋所集成的那样。”吋间发展到21世纪,地点变成了屮国,川“马铃薯”来比喻屮国的在家庭联产承包基础上的小农,仍显得贴切而准确。“马铃薯”小农状态下,在农业生产方而,单个农八产前要选种子,要选购化肥农药;产中依赖的技术全凭经验积累,因为单个农户很难承担捉升技术需要的时间利资本;产后,口己联络销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