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盆地原型盆地性质及构造演化特征研究

焉耆盆地原型盆地性质及构造演化特征研究

ID:46528415

大小:385.3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4

焉耆盆地原型盆地性质及构造演化特征研究_第1页
焉耆盆地原型盆地性质及构造演化特征研究_第2页
焉耆盆地原型盆地性质及构造演化特征研究_第3页
焉耆盆地原型盆地性质及构造演化特征研究_第4页
焉耆盆地原型盆地性质及构造演化特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焉耆盆地原型盆地性质及构造演化特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372—_376.2010地质学刊第34卷第4期doi:10.3969/j.issn.1674-3636.2010.04.372焉耆盆地原型盆地性质及构造演化特征研究陈刚1。吴仕虎1.李小刚1,陈辉2(1.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2.成都理工大学数学地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摘要:分别从盆地内构造特征、沉积体系发育和地层接触方式、沉积速率分析以及盆内构造耦合关系着手,着重讨论存在争议的焉耆盆地早中侏罗世构造性质。应用平衡剖面技术恢复了早中侏罗世及后各个时期的构造。认为焉耆盆地属于早中侏

2、罗世开始孕育的陆内前陆盆地,经历了前中生代基底形成、中生代前陆盆地雏形、燕山期前陆盆地形成、喜IiJ期前陆盆地定型4个构造演化阶段。盆地内种马场隆起和宝浪苏木等主要构造带为问沉积构造,构造带的演化过程控制r凹陷内沉积体系发育特征及油气圈闭形成。关键词:早中侏罗世;原型盆地;构造演化;焉耆盆地中图分类号:P:5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636(2010)04—0372—050引言由于早中侏罗世焉耆原型盆地,尤其是盆地边界逆冲断裂带,已被燕山期和喜山期构造运动强烈改造,造成了盆地原型认识上的困难,因而侏罗世原型盆

3、地构造性质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大致有4种观点:前陆盆地、压扭性盆地、伸展断陷盆地、拉分盆地。分歧的实质在于盆地早中侏罗世是挤压性质还是拉张性质。根据沉积构造特征,以平衡剖面分析为佐证,就现有证据进行分析讨论,探讨焉耆盆地侏罗纪原型盆地性质及其演化特征。考虑如将其归属拉张背景,则难以解释盆内缺少张性正断层等拉张构造标志,但又不能忽略整体的大地构造背景。因此,从沉积构造特征展开分析,讨论焉耆盆地早中侏罗世原型盆地构造性质。1地质背景焉耆盆地是在海西期褶皱基底和元古代结晶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山间盆地。盆地位于南天山褶皱系与库鲁

4、克塔格褶皱带之间,处于塔里木、准噶尔和吐哈三大盆地之间,自南而北可分为博收稿日期:2010—07—12;修订日期:2010—07—29;编辑:陆李萍作者简介:陈刚(1982一),男,硕士研究生,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湖凹陷、焉耆隆起、和静坳陷,体现为“两坳一隆”的格局。其中博湖凹陷又可细分为南部凹陷、种马场隆起、北部凹陷(图1)。钻井揭示盆地内分布较广泛的的地层自下而上分别为: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T:+,xQ)、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b)、三工河组(J。s)、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及新生界地层,大面积缺失中上侏罗统地层,全区

5、缺失白垩系地层(表1)。沉积物主要为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沉积,属于一套砂砾岩、泥岩、煤及炭质泥岩互层的陆相含煤地层。图1焉耆盆地区域位置与构造单元划分图盆地内部的断裂以北西西向、北西向为主,其中第34卷陈刚等:焉耆盆地原型盆地性质及构造演化特征研究373表1焉耆盆地地层简表以北西西向断裂规模为最,常常横亘整个盆地,而平面上呈雁列式分布者居多。断层性质为逆断层,盆地内未见正断层发育。断层构造样式主要有叠瓦状、背冲式、对冲式、正花状等。2问题的提出及讨论2.1盆地原型的两种观点拉张观点根据板块构造环境,古地温梯度,

6、古地磁,沉降曲线等,认为早中侏罗世,焉耆盆地周边皆为伸展断陷盆地,西北地区整体上处于弱伸展构造环境,解释为挤压之后的应力松弛,得出新疆地区早中侏罗纪泛盆的结论,从而在这个背景下将焉耆盆地归人张性盆地。挤压性质观点主要从盆地形态,盆地内构造样式,盆山耦合关系以及平衡剖面研究等出发,认为盆地南北凹陷形态呈箕状,单个沉积层序沉积中心向各凹陷中心迁移,广泛分布挤压构造样式,盆地内中生代盆地走向与周缘褶皱山系一致,并紧邻山前分布,得出盆地形成与先存褶皱山系在中生代的再度活动密切相关,以及盆地南部库鲁克山中生代持续继承性隆起。根据这种盆地

7、内构造的展布与周缘褶皱山系的耦合关系可以推断盆地为挤压性质。2.2挤压观点依据更为直接有力将盆地原型归为拉张性质所提出的依据,主要是根据来自周边盆地的研究,然后推测出当时大的构造环境,并将焉耆盆地同样置于这种环境来认识,其仍属间接佐证。经详细研究并未发现盆地内存在明显的张性构造证据,有少数文献中提出的正断层证据,定性为正断层的条件并不过硬,还不够说明问题。而缺乏残留正断层等拉张构造的证据也对盆地构造反转的认识提出质疑,如果盆地不存在构造反转,也就无法说明遍布盆地内的挤压构造。如前所述,拉张观点认为新疆所在的西北地区整体属于拉张

8、背景,并在焉耆周缘的其他盆地发现残留张性构造有力证据,唯独在焉耆盆地不一致,没有关键标志的发现,推测焉耆盆地与周边其他盆地的构造性质存在差异。相反挤压观点的认识是直接来自于盆内的沉积构造特征。除了上述挤压观点的已有认识外,研究中还发现以下几点对揭示盆地原型有重要意义的认识。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